第一章 绪论 | 第1-25页 |
·三坐标测量机之研究现况 | 第14-16页 |
·三坐标测量机主要误差源之分析 | 第16页 |
·提高三坐标测量机精度的主要途径与措施 | 第16页 |
·三坐标测量机准静态误差修正概述 | 第16-19页 |
·几何误差修正之研究 | 第17-19页 |
·其它准静态误差的修正 | 第19页 |
·三坐标测量机动态误差概述 | 第19-21页 |
·一种新型的坐标测量系统—虚拟坐标测量系统 | 第21-22页 |
·研究课题来源与本论文之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研究课题来源与研究目标 | 第22页 |
·本论文之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本章总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球板检定三坐标测量机坐标系统精度问题研究 | 第25-51页 |
·概述 | 第26-27页 |
·检定方法与精度 | 第27-28页 |
·球板位置误差 | 第28-31页 |
·最佳球列方向的确定 | 第28-29页 |
·球列标定值的换算 | 第29-30页 |
·位置误差校正精度 | 第30-31页 |
·球板精度标定 | 第31-33页 |
·问题提出 | 第31-32页 |
·球板精度组合标定法 | 第32-33页 |
·球板检定三坐标测量机实验研究 | 第33-49页 |
·测量原理 | 第34-36页 |
·球间距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 第36-38页 |
·球间距的测量数据处理 | 第38-42页 |
·球板检测三坐标测量机误差实验数据采集 | 第42-48页 |
·三坐标测量机轴向测量精度检测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三坐标测量机动态精度评定研究 | 第51-67页 |
·三坐标测量机动态误差源分析 | 第51-54页 |
·三坐标测量机动态变形分析 | 第51-52页 |
·三坐标测量机动态误差源分析 | 第52-54页 |
·动态测量误差及评定问题 | 第54-57页 |
·动态测量误差的定义 | 第54-55页 |
·动态测量误差评定指标 | 第55-57页 |
·测量不确定度及动态不确定度 | 第57-58页 |
·测量不确定度概述 | 第57页 |
·动态不确定度 | 第57-58页 |
·三坐标测量机动态精度评定 | 第58-66页 |
·三坐标测量机精度评定研究分析 | 第58-60页 |
·三坐标测量机动态精度评定原理 | 第60-62页 |
·三坐标测量机动态精度评定实验装置及实际评定结果 | 第62-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理论研究 | 第67-84页 |
·一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理论 | 第67-72页 |
·时空对应原理 | 第67-68页 |
·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理论 | 第68-71页 |
·三坐标测量机虚拟坐标测量系统模型 | 第71-72页 |
·虚拟坐标测量系统精度分析 | 第72-75页 |
·关于虚拟坐标测量系统 | 第75-76页 |
·虚拟坐标测量系统与一般虚拟仪器的区别 | 第75页 |
·三坐标测量机虚拟坐标测量系统与虚拟三坐标测量机的区 | 第75-76页 |
·二维及三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基本问题探究 | 第76-83页 |
·模型基本假设 | 第76-77页 |
·二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77-81页 |
·三维虚拟坐标测量系统基本模型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虚拟坐标测量系统原理实验 | 第84-108页 |
·实验原理及思路 | 第84-98页 |
·实验系统原理图及实图 | 第84-87页 |
·实验仪器设备及其相关特性 | 第87-90页 |
·方法一之具体设计方案 | 第90-94页 |
·方法二之具体设计方案 | 第94-98页 |
·实验结果及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 第98-103页 |
·测速计稳定性实验 | 第98页 |
·光电开关重复性实验 | 第98-99页 |
·光电开关感测区域测试 | 第99-101页 |
·计时系统重复性实验 | 第101-102页 |
·整个系统运行实验 | 第102-103页 |
·计算结果 | 第103-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08-109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118页 |
自述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