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引言 | 第8-12页 |
·时代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过程 | 第9-10页 |
·研究框架 | 第10-12页 |
2.概念论述 | 第12-18页 |
·小城镇的概念和类型 | 第12-13页 |
·小城镇的概念 | 第12-13页 |
·小城镇的类型 | 第13页 |
·旅游小城镇的概念和类型 | 第13-18页 |
·旅游小城镇的概念 | 第13-14页 |
·旅游小城镇的类型 | 第14-15页 |
·旅游小城镇的形成 | 第15页 |
·旅游小城镇的特点 | 第15-16页 |
·有关旅游小城镇景观形象的文献研究 | 第16-18页 |
3.旅游小城镇景观的组成要素 | 第18-24页 |
·自然基底 | 第18-19页 |
·地形 | 第18页 |
·水体 | 第18页 |
·气候 | 第18-19页 |
·乡村景观 | 第19-20页 |
·农业生产 | 第19页 |
·人居聚落 | 第19-20页 |
·田园生活 | 第20页 |
·传统文化及宗教 | 第20-21页 |
·家族文化 | 第20页 |
·民俗传统 | 第20页 |
·宗教 | 第20-21页 |
·现代城市功能 | 第21-22页 |
·行政功能 | 第21页 |
·商业功能 | 第21页 |
·交通功能 | 第21页 |
·现代化基础设施 | 第21-22页 |
·旅游者与旅游产业 | 第22-24页 |
·旅游者 | 第22页 |
·旅游产业 | 第22-24页 |
4.旅游小城镇景观形象 | 第24-26页 |
·旅游小城镇的景观形象 | 第24页 |
·旅游小城镇的景观形象与旅游 | 第24页 |
·旅游小城镇的景观形象定位 | 第24-26页 |
5.旅游小城镇景观形象的保护与塑造 | 第26-36页 |
·旅游小城镇景观形象的保护 | 第26-29页 |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 第26页 |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 | 第26-27页 |
·对乡村意象的保护 | 第27-28页 |
·减少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28-29页 |
·旅游小城镇景观形象塑造 | 第29-36页 |
·中心区外部空间体系 | 第29-31页 |
·街道 | 第31-32页 |
·广场 | 第32-33页 |
·建筑物 | 第33页 |
·小品设施 | 第33页 |
·旅游标识牌系统 | 第33-36页 |
6.旅游小城镇景观形象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6-38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36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6页 |
·生态原则 | 第36-37页 |
·以人为本 | 第37页 |
·公众参与 | 第37-38页 |
7.不同类型旅游小城镇景观形象的塑造 | 第38-66页 |
·历史古镇型 | 第38-43页 |
·案例分析——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沿河景观 | 第38-41页 |
·历史古镇的景观形象特点 | 第41页 |
·景观形象的塑造要点 | 第41-43页 |
·风景型 | 第43-47页 |
·案例分析——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镇 | 第43-46页 |
·景观形象特点 | 第46页 |
·景观形象的塑造要点 | 第46-47页 |
·休闲度假型 | 第47-54页 |
·案例分析——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旅游区规划 | 第47-52页 |
·景观形象特点 | 第52-53页 |
·景观形象的塑造要点 | 第53-54页 |
·生态型 | 第54-59页 |
·案例分析——内蒙古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特色集镇规划设计 | 第54-58页 |
·景观形象特点 | 第58页 |
·景观形象的塑造要点 | 第58-59页 |
·服务接待型 | 第59-64页 |
·案例分析——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 | 第59-63页 |
·景观形象特点 | 第63页 |
·景观形象的塑造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个人简介 | 第68-70页 |
导师简介 | 第70-72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