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1页 |
| 第一章 综合竞争力理论 | 第11-21页 |
| ·竞争力的概念和理论 | 第11-15页 |
| ·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 第11-12页 |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第12-14页 |
| ·企业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 第14页 |
| ·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概念 | 第14-15页 |
| ·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 ·波特--“钻石”理论(竞争优势分析法) | 第15-16页 |
| ·资源理论 | 第16-17页 |
| ·能力论 | 第17页 |
| ·环境论 | 第17页 |
|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状况 | 第17-21页 |
| ·WEF | 第18页 |
| ·IMD | 第18-19页 |
| ·CBCM 指数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综合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 第21-27页 |
| ·综合竞争力理论评价模型 | 第21页 |
| ·综合竞争力评价实际计量模型 | 第21-22页 |
| ·目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2-23页 |
| ·在综合竞争力的概念基础上界定评价的范围 | 第23-24页 |
| ·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时间度量 | 第24页 |
| ·目前对竞争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我国发电企业上市公司的竞争特点、属性和行业状况 | 第27-33页 |
| ·我国发电企业上市公司的竞争特点和属性 | 第27-30页 |
| ·自然垄断行业的基本特点 | 第27-28页 |
| ·自然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特点分析 | 第28-29页 |
|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垄断和竞争 | 第29-30页 |
| ·电力生产企业现状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未来电力市场空间预测 | 第33-45页 |
| ·电力生产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 | 第33-35页 |
| ·电力生产增长与 GDP 增长速度的关系 | 第33-35页 |
| ·电力生产增长与工业增长的关系 | 第35页 |
| ·2003 年电力生产形势回顾 | 第35-37页 |
| ·今明两年电力生产和需求预测 | 第37-39页 |
| ·长期发展趋势分析 | 第39-45页 |
| 第五章 发电企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竞争力定义及影响因素 | 第45-51页 |
| ·发电企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 第45-46页 |
| ·发电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定义和特点 | 第46-47页 |
| ·影响发电企业综合竞争力结果的主要因素 | 第47-48页 |
| ·影响发电企业上市电力公司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 第48-51页 |
| ·外部因素 | 第49页 |
| ·内部因素 | 第49-51页 |
| 第六章 构建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赋值、赋权方法 | 第51-62页 |
| ·构建发电企业上市电力公司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54页 |
| ·行业指标综述 | 第54-57页 |
| ·现值指标类 | 第54-55页 |
| ·潜力类指标 | 第55-57页 |
| ·财务指标综述 | 第57-58页 |
| ·赋权 | 第58-62页 |
| ·赋值 | 第58-59页 |
| ·权重系数的计算 | 第59-60页 |
| ·主观权重的赋值 | 第60-62页 |
| 第七章 发电企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分析和未来发展对策 | 第62-81页 |
| ·发电企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得分表 | 第62-63页 |
| ·发电企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示意图 | 第63-64页 |
| ·综合竞争力排名分析 | 第64-65页 |
| ·排名档次 | 第64页 |
| ·总分与现值股票的相关性分析 | 第64-65页 |
| ·主要发电企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分析 | 第65-76页 |
| ·大股东背景优、劣势分析 | 第65-72页 |
| ·地域优、劣势分析 | 第72-73页 |
| ·动力来源造成水、煤、油、热四重天地 | 第73-74页 |
| ·综合竞争力的细节分析 | 第74-76页 |
| ·发电企业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对策 | 第76-81页 |
| 结论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附录 | 第86-100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