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23页 |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进展 | 第10-22页 |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历史回顾及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典型分布式水文模型 | 第14-18页 |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发展方向 | 第18-22页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分布式水文模型与水资源评价 | 第23-2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3-25页 |
·水文模型用于还原分析的可行性 | 第25-29页 |
·产流理论回顾 | 第25-26页 |
·水文模型与还原分析 | 第26-29页 |
第3章 GBHM模型原理 | 第29-41页 |
·流域地形特性的描述 | 第30-31页 |
·面积函数 | 第30页 |
·宽度函数 | 第30-31页 |
·流域划分体系 | 第31-33页 |
·“流带-坡面”划分体系 | 第31-32页 |
·坡面流单元 | 第32-33页 |
·流域空间特性的表达 | 第33-34页 |
·降雨 | 第33页 |
·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分布 | 第33-34页 |
·土壤水参数的非均匀分布 | 第34页 |
·产流模型 | 第34-39页 |
·冠层截留 | 第34-35页 |
·蒸散发 | 第35-37页 |
·非饱和带土壤水运动 | 第37页 |
·地下水运动及其与河道的水量交换 | 第37-38页 |
·产流模型小结 | 第38-39页 |
·汇流模型 | 第39-40页 |
·模型流程图 | 第40-41页 |
第4章 数据准备 | 第41-59页 |
·永定河流域概况 | 第41-44页 |
·降水资料 | 第44-49页 |
·降水资料的插补 | 第44-47页 |
·降水的分时规律 | 第47-49页 |
·蒸发资料 | 第49-51页 |
·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 第49-50页 |
·蒸发资料的折算 | 第50-51页 |
·流量资料 | 第51-53页 |
·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 | 第53-54页 |
·土地利用图 | 第54-58页 |
·土地利用图的处理 | 第54-55页 |
·土地利用分类 | 第55-58页 |
·土壤类型图 | 第58-59页 |
第5章 模型率定与检验 | 第59-79页 |
·基本模拟单元提取 | 第59-65页 |
·子流域划分与编码 | 第59-63页 |
·模拟单元提取 | 第63-65页 |
·模型率定和检验 | 第65-79页 |
·概述 | 第65-66页 |
·模型率定 | 第66-73页 |
·模型验证 | 第73-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第6章 永定河山区地表水资源评价 | 第79-92页 |
·永定河山区地表水资源评价 | 第80-88页 |
·现实下垫面条件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成果 | 第80-84页 |
·2000年下垫面条件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成果 | 第84-86页 |
·经验频率分析 | 第86-88页 |
·永定河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分析 | 第88-92页 |
·水文下垫面的定义及组成 | 第88页 |
·水文下垫面分析的目的 | 第88-89页 |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89-90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对降水产流的影响趋势 | 第90-92页 |
第 7 章 总 结 | 第92-97页 |
·模型优点 | 第92页 |
·模型应用中的问题 | 第92-95页 |
·模型应用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致谢、声明 | 第101-10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