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结构力学论文

楔环连接结构静力接触行为与动力学特性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32页
   ·引言第14页
   ·楔环连接结构简介第14-15页
   ·接触问题研究现状第15-17页
     ·接触理论发展概况第15-17页
     ·实际工程接触问题研究现状第17页
   ·连接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第17-21页
     ·连接结构静力接触行为有限元数值模拟第17-19页
     ·连接结构冲击响应有限元数值模拟第19-20页
     ·连接结构振动响应有限元数值模拟第20-21页
   ·非线性结构系统的建模与参数辨识第21-27页
     ·非线性结构系统建模第21-25页
     ·非线性结构系统的参数识别第25-27页
   ·楔环连接结构研究现状第27-29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第29-32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29-30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30-31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二章 静力接触问题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基础第32-48页
   ·引言第32页
   ·摩擦接触问题的数学描述第32-38页
     ·接触界面方程第32-34页
     ·摩擦模型第34-35页
     ·动量方程和接触界面的弱形式第35-37页
     ·接触的半离散方程第37-38页
   ·摩擦接触问题的迭代求解过程第38-47页
     ·接触表面离散化第38-39页
     ·接触边界的协调条件第39-40页
     ·约束变分原理和控制方程第40-44页
     ·接触条件的判断与修正第44-46页
     ·接触迭代收敛的判断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楔环连接结构静力接触行为研究第48-82页
   ·引言第48页
   ·楔环连接结构单轴拉伸实验研究第48-60页
     ·实验的夹具安装与测试系统第48-49页
     ·应变测试及结果第49-52页
     ·激光测量结构的面内位移和离面位移第52-59页
     ·单轴拉伸载荷-总位移曲线第59-60页
   ·楔环连接结构变形和应力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第60-74页
     ·几何结构及各部件的材料力学性能第60-61页
     ·单元划分及接触对的定义第61-62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第62-66页
     ·载荷-总位移曲线的模拟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第66-74页
   ·楔环连接结构间隙对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第74-79页
     ·结构接触状态简图及简化模型第74页
     ·间隙对结构位移分布的影响第74-77页
     ·间隙对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2页
第四章 冲击载荷下楔环连接结构的动特性研究第82-112页
   ·引言第82-83页
   ·冲击动力学计算基本理论第83-93页
     ·控制方程第83-86页
     ·单元计算的单点Gauss积分和沙漏控制第86-88页
     ·应力波与人工体积粘性第88-89页
     ·时间积分和时间步长控制第89页
     ·接触-碰撞界面算法第89-93页
   ·楔环连接结构的冲击响应实验第93-98页
     ·实验装置和测点布置第93-94页
     ·实验测试结果第94-98页
   ·冲击响应的有限元数值计算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第98-110页
     ·结构冲击响应计算的有限元模型第99页
     ·有限元数值计算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第99-103页
     ·楔环连接结构冲击响应频率成分的识别第103-106页
     ·冲击载荷下结构中的等效应力响应第106-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五章 楔环连接结构振动响应非线性特性辨识第112-134页
   ·引言第112-113页
   ·有阻尼Duffing系统主共振解研究第113-118页
     ·非线性系统渐近解的一般形式第113-114页
     ·有阻尼Duffing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主共振解第114-116页
     ·有阻尼Duffing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主共振研究第116-118页
   ·非线性模态分析方法第118-124页
     ·非线性模态对应关系第118-119页
     ·非线性模态对应关系的证明第119-120页
     ·非线性模态稳定性判定第120-121页
     ·非线性模态对应关系举例第121-124页
     ·非线性模态分析与近似求解方法的一致性第124页
   ·不同激振力下楔环连接结构的振动实验第124-126页
   ·楔环结构振动响应的非线性特性辨识第126-131页
     ·等效线性化模型第126-128页
     ·楔环连接结构非线性特性识别第128-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4页
第六章 随机激励下楔环连接结构振动响应研究第134-158页
   ·引言第134页
   ·随机振动传递特性第134-136页
   ·楔环连接结构随机振动实验第136-139页
     ·振动环境实验条件第136-137页
     ·实验状态及测点布置第137页
     ·实验项目与实验结果第137-139页
   ·振动传递模型应用与响应预测第139-146页
     ·振动传递模型应用第139-140页
     ·响应预测第140-146页
   ·楔环连接结构随机振动响应的非线性特性分析第146-148页
     ·振动传递曲线分析第146-147页
     ·预测与实验的响应功率谱曲线分析第147-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58页
  A6.1 随机振动传递曲线第149-151页
   A6.1.1 轴向随机振动传递曲线(PSD=0.02g~2/Hz)第149-150页
   A6.1.2 轴向随机振动传递曲线(PSD=0.12g~2/Hz)第150-151页
  A6.2 轴向随机振动预测第151-153页
   A6.2.1 轴向随机振动响应理论与实验的比较(PSD=0.06g~2/Hz)第151页
   A6.2.2 轴向随机振动响应理论与实验的比较(PSD=0.12g~2/Hz)第151-153页
  A6.3 横向随机振动预测第153-158页
   A6.3.1 横向随机振动响应理论与实验的比较(PSD=0.06g~2/Hz)第153-155页
   A6.3.2 横向随机振动响应理论与实验的比较(PSD=0.12g~2/Hz)第155-158页
第七章 楔环连接结构模态分析与振动响应数值模拟研究第158-186页
   ·引言第158-159页
   ·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理论第159-161页
   ·楔环连接结构有限元模态分析第161-173页
     ·楔环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第161页
     ·自由状态结构有限元模态分析第161-167页
     ·固支状态结构有限元模态分析第167-172页
     ·楔环连接结构的内共振分析第172-173页
   ·楔环连接结构定频振动实验第173-175页
     ·振动环境实验条件第173页
     ·实验状态及测点布置第173页
     ·实验项目与实验结果第173-175页
   ·楔环连接结构振动响应数值模拟第175-185页
     ·结构振动响应数值计算与实验的比较第175-179页
     ·定频激励下结构振动响应的非线性特性分析第179-185页
   ·本章小结第185-186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86-192页
   ·全文总结第186-191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86-189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89-191页
   ·展望第191-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与发表的论文第200-202页
致谢第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英立法机关财政监督制度比较
下一篇:美朝第一次核危机的“重复囚徒困境”博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