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驱动机制及其绩效分析--中国的经验研究
| 独创性声明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1 导论 | 第7-15页 |
| ·研究背景与主题 | 第7-10页 |
| ·研究背景与概念界定 | 第7-8页 |
| ·研究主题与思路 | 第8-10页 |
| ·城市化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新古典和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回顾 | 第11-12页 |
| ·对欠发达地区(主要是中国)城市化研究文献的评价 | 第12-14页 |
| ·全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2 欠发达地区的界定、发展条件及城市化难题 | 第15-25页 |
| ·欠发达国家(地区)的界定及分类 | 第15-18页 |
| ·欠发达地区的分类 | 第16-17页 |
| ·中国的情况 | 第17-18页 |
|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条件 | 第18-19页 |
| ·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 ·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 第19页 |
| ·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 | 第19页 |
| ·欠发达国家(地区)的城市化难题 | 第19-25页 |
|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错位 | 第21-22页 |
| ·城市化成本递增 | 第22-25页 |
| 3 外生性与内生性城市化及转轨时期中国的经验 | 第25-40页 |
| ·中国的城市化历程 | 第25-31页 |
| ·建国后至1978年的外生性城市化 | 第25-28页 |
| ·改革开放以来的双轨城市化 | 第28-31页 |
| ·转型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分析 | 第31-37页 |
| ·制度安排影响城市化的范式 | 第31-32页 |
| ·转轨时期中国城市化机制分析 | 第32-37页 |
| ·市场化进程--重塑内生性城市化机制 | 第37-40页 |
| 4 城市化绩效评价与空间战略 | 第40-55页 |
| ·城市化绩效评价的角度与问题 | 第40-42页 |
| ·中国城市化的空间特征 | 第42-44页 |
| ·中国人口、产业、经济要素的区域化和空间聚集 | 第44-52页 |
| ·经验证据 | 第44-46页 |
| ·新经济地理学的解释 | 第46-52页 |
|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 ·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战略 | 第52-55页 |
| ·工业经济的区位要求与城市区位 | 第52-53页 |
| ·关于中国城市化空间战略的若干思考 | 第53-55页 |
| 5 结束语--进一步的讨论 | 第55-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