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8页 |
·病原 | 第11-13页 |
·猪瘟病毒的基本特征 | 第11-12页 |
·猪瘟病毒的遗传变异 | 第12-13页 |
·猪瘟病毒的分子结构 | 第13-19页 |
·基因组构成 | 第13页 |
·基因组功能 | 第13-19页 |
·5′端非编码区 | 第13-14页 |
·3′端非编码区 | 第14-15页 |
·P23蛋白 | 第15页 |
·C蛋白 | 第15页 |
·E0蛋白(E~(ms)蛋白) | 第15-16页 |
·E1蛋白 | 第16页 |
·E2蛋白 | 第16-18页 |
·P~7蛋白 | 第18页 |
·NS2~3蛋白 | 第18-19页 |
·NS5B蛋白 | 第19页 |
·猪瘟疫苗的研究 | 第19-22页 |
·传统疫苗 | 第19-20页 |
·新型疫苗 | 第20-22页 |
·病毒活载体疫苗 | 第20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20-21页 |
·标记疫苗 | 第21页 |
·口服疫苗 | 第21页 |
·基因疫苗 | 第21-22页 |
·猪瘟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22-28页 |
·猪瘟病毒基因分群 | 第23-24页 |
·国内流行猪瘟病毒E2基因的抗原变异 | 第24-26页 |
·我国猪瘟流行现状 | 第26-27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9页 |
·材料 | 第28-32页 |
·毒株来源 | 第28页 |
·质粒载体 | 第28页 |
·菌种 | 第28页 |
·主要试剂及溶液 | 第28-31页 |
·酶类 | 第28页 |
·培养基 | 第28-29页 |
·琼脂糖电泳缓冲液 | 第29页 |
·电泳胶的制备 | 第29页 |
·制备感受态细胞用试剂 | 第29页 |
·重组质粒抽提溶液 | 第29-30页 |
·其它试剂 | 第30-31页 |
·仪器及其来源 | 第31页 |
·引物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39页 |
·病毒总R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反转录 | 第33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33-34页 |
·电泳 | 第34页 |
·PCR产物回收纯化 | 第34-35页 |
·制胶 | 第34页 |
·电泳 | 第34-35页 |
·凝胶块中DNA的回收 | 第35页 |
·PCR纯化产物的加尾 | 第35页 |
·加尾PCR产物的pMD18-T载体克隆 | 第35-36页 |
·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36页 |
·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36页 |
·筛选 | 第36-37页 |
·抽提质粒 | 第37页 |
·质粒的PCR和酶切鉴定 | 第37-38页 |
·PCR鉴定 | 第37页 |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鉴定 | 第37-38页 |
·测序及遗传学分析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61页 |
·采集病料的检测结果 | 第39页 |
·CSFV E2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 第39-43页 |
·阳性病料RT-PCR结果 | 第39-40页 |
·E2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40-41页 |
·纯化结果 | 第41页 |
·E2基因cDNA的克隆和酶切鉴定 | 第41-42页 |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42-43页 |
·E2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测定与比较 | 第43页 |
·氨基酸序列对比 | 第43-57页 |
·同源性分析 | 第57-59页 |
·遗传树分析 | 第59-6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1-66页 |
·猪瘟流行情况 | 第61页 |
·引物特异性 | 第61-62页 |
·套式PCR | 第62页 |
·连接和转化 | 第62页 |
·重组质粒内切酶及PCR鉴定 | 第62-63页 |
·序列分析 | 第63-65页 |
·核苷酸序列比较 | 第63页 |
·氨基酸序列比较 | 第63页 |
·主要抗原表位B、C区氨基酸变异 | 第63-64页 |
·抗原表位A、D区氨基酸变异 | 第64页 |
·WH303和4-9D4单抗识别抗原表位的变异情况 | 第64页 |
·E2蛋白中Cys变异情况 | 第64-65页 |
·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 | 第65页 |
·遗传学分析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