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2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及其适应机制 | 第13-15页 |
| ·弱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5-17页 |
| ·低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7-21页 |
| ·国内外草莓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 ·试材培养 | 第23页 |
| ·弱光处理 | 第23页 |
| ·低温处理 | 第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 ·光合速率及有关参数的测定 | 第23-24页 |
| ·光合效率(AQY)的测定 | 第24页 |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4页 |
| ·光呼吸(Pr)的测定 | 第24页 |
| ·MDA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 ·SOD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 ·POD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 ·CAT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 ·叶黄素组分的测定 | 第25页 |
| ·气孔限制值的计算 | 第25页 |
| ·羧化效率的计算 | 第25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64页 |
| ·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 | 第26-38页 |
| ·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一般特性 | 第26-27页 |
| ·遮荫对草莓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 ·草莓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特性 | 第29-31页 |
| ·温度对草莓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1-34页 |
| ·草莓叶片光合“午休”过程中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 | 第34-38页 |
| ·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 第38-43页 |
| ·不同时期、不同遮荫处理下的环境因子及其日变化 | 第38-40页 |
| ·不同生育时期草莓叶片的Pn、AQY及其日变化 | 第40页 |
| ·遮荫对草莓叶片Pn、AQY及其日变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生长时期草莓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日变化 | 第41-43页 |
| ·遮荫对草莓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日变化的影响 | 第43页 |
| ·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光抑制破坏的防御机制 | 第43-56页 |
| ·光呼吸对光抑制破坏的防御作用 | 第43-46页 |
| ·叶黄素(L)组分循环对光抑制破坏的防御作用 | 第46-48页 |
| ·酶促保护系统对光抑制破坏的防御作用 | 第48-56页 |
| ·遮荫对田间小气候及草莓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 第56-59页 |
| ·遮荫对草莓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 第56-58页 |
| ·遮荫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58页 |
| ·遮荫对草莓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 ·低温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9-64页 |
| ·不同程度低温处理后草莓叶片Pn-PAR响应 | 第59-61页 |
| ·不同程度低温处理后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对CO_2的响应 | 第61-62页 |
| ·不同低温处理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 第62-64页 |
| 4 讨论 | 第64-68页 |
| ·关于草莓对低光适应的特性 | 第64页 |
| ·关于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 第64-65页 |
| ·关于草莓叶片光抑制的保护机制 | 第65-66页 |
| ·关于遮荫与草莓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 | 第66页 |
| ·关于低温对草莓光合机构的影响 | 第66-68页 |
| 5 结论 | 第68-69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 7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93页 |
| 8 作者简历 | 第93-94页 |
| 9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