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 孔子--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创立者 | 第10-23页 |
(一) “性相近,习相远” | 第11-13页 |
(二) 以“仁”释人 | 第13-17页 |
(三) 在本能与规范之间:义利之辨 | 第17-19页 |
(四)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 | 第19-23页 |
二、 孟子--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完善者 | 第23-35页 |
(一) 孟子“性善论” | 第24-27页 |
(二) 对孔子之仁的发展--“仁者人心” | 第27-29页 |
(三) 义利之辨--“义”的强化 | 第29-31页 |
(四)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走向内圣 | 第31-35页 |
三、 荀子--演进中的折变 | 第35-49页 |
(一) 荀子“性恶论” | 第36-40页 |
(二) 隆礼重法 | 第40-43页 |
(三) 义利之辨--“利”的凸显 | 第43-45页 |
(四)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走向外王 | 第45-49页 |
四、 人性--亦善亦恶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