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板汽水分离器中流场的数值模拟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汽水分离概况 | 第8-9页 |
1.2 汽水分离器发展动态 | 第9页 |
1.3 汽水分离的重要性 | 第9-12页 |
1.3.1 蒸汽的品质 | 第10页 |
1.3.2 锅炉内汽水分离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3 影响蒸汽带水的主要因素 | 第11-12页 |
1.4 锅筒内汽水分离装置 | 第12-16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2章 锅炉汽水分离机理 | 第17-31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蒸汽携带水滴的过程 | 第17-24页 |
2.2.1 锅筒汽空间中水滴的形成 | 第17-19页 |
2.2.2 水滴的带出过程 | 第19-21页 |
2.2.3 影响机械携带的因素 | 第21-24页 |
2.3 汽水分离机理 | 第24页 |
2.4 常用分离元件的分离过程和原理 | 第24-27页 |
2.4.1 旋风分离器 | 第24-25页 |
2.4.2 挡板 | 第25-26页 |
2.4.3 水下孔板 | 第26页 |
2.4.4 钢丝网分离器 | 第26页 |
2.4.5 均汽板 | 第26-27页 |
2.4.6 钢丝网细分离器 | 第27页 |
2.5 波形板分离器的分离过程和原理 | 第27-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汽水分离流体动力分析 | 第31-40页 |
3.1 概述 | 第31页 |
3.2 波形板分离器的作用 | 第31-34页 |
3.2.1 水平式波形板的临界蒸汽流速 | 第32-34页 |
3.2.2 立式波形板的临界蒸汽流速 | 第34页 |
3.3 汽水分离装置工作过程的模化 | 第34-37页 |
3.4 离散相模型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波形板分离器汽水分离数值模拟 | 第40-48页 |
4.1 概述 | 第40页 |
4.2 研究对象和物理模型 | 第40-42页 |
4.3 波形板分离器汽水分离数值模拟 | 第42-43页 |
4.3.1 网格划分 | 第42页 |
4.3.2 主流场数值模拟 | 第42-43页 |
4.4 水滴轨迹数值模拟 | 第43-47页 |
4.4.1 轨迹方程积分 | 第44页 |
4.4.2 离散相和连续相的耦合 | 第44-45页 |
4.4.3 初始条件 | 第45页 |
4.4.4 边界条件 | 第45-46页 |
4.4.5 离散相计算步骤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结果分析 | 第48-61页 |
5.1 概述 | 第48页 |
5.2 计算内容 | 第48-50页 |
5.3 计算结果 | 第50-59页 |
5.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5 建议 | 第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