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婚生子女的否认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外文摘要 | 第3-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 ·婚生子女否认的界定 | 第12-19页 |
| ·婚生子女否认的概念 | 第12-17页 |
| ·婚生子女否认的性质和特征 | 第17-19页 |
| ·婚生子女否认的立法概况 | 第19-28页 |
| ·大陆法系 | 第20-25页 |
| ·英美法系 | 第25-26页 |
| ·两大法系比较及结论 | 第26-28页 |
| 第2章 我国婚生子女否认制度的法文化定位 | 第28-40页 |
| ·我国婚生子女否认制度概况 | 第28-36页 |
| ·我国父母子女关系历史沿革 | 第28-29页 |
| ·我国内地(大陆)婚生子女否认制度概况 | 第29-31页 |
| ·台湾地区婚生子女否认制度概况 | 第31-34页 |
| ·香港地区婚生子女否认制度概况 | 第34-35页 |
| ·澳门地区婚生子女否认制度概况 | 第35-36页 |
| ·我国婚生子女否认制度的定位 | 第36-40页 |
| ·伦理学定位 | 第36-37页 |
| ·社会学定位 | 第37-38页 |
| ·法学定位 | 第38-40页 |
| 第3章 婚生子女否认的法律效力 | 第40-56页 |
|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 | 第40-48页 |
| ·婚生子女否认后的认领 | 第41-46页 |
| ·非婚生子女的准正 | 第46-48页 |
| ·婚生子女否认的法律效力 | 第48-56页 |
| ·人身效力 | 第49-51页 |
| ·财产效力 | 第51-56页 |
| 第4章 我国婚生子女否认制度的立法思考 | 第56-87页 |
| ·立法模式 | 第56-83页 |
| ·明确婚生子女否认制度的原则 | 第56-57页 |
| ·明确界定相关概念 | 第57-58页 |
| ·明确界定否认之性质 | 第58-59页 |
| ·明确界定否认权人之范围 | 第59页 |
| ·明确界定否认之条件 | 第59-61页 |
| ·明确界定否认之情形 | 第61-73页 |
| ·明确界定否认之程序 | 第73-81页 |
| ·明确界定否认权消灭之时效 | 第81-83页 |
| ·婚生否认之限制及救济措施 | 第83页 |
| ·法律冲突的解决 | 第83-87页 |
| ·涉外法律适用 | 第84-85页 |
| ·涉港、澳、台区际法律冲突 | 第85-87页 |
| 结论 | 第87-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