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 ·汞的来源及环境化学特征 | 第15-16页 |
| ·汞污染的危害及土壤治理必要性 | 第16-17页 |
| ·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 第17-21页 |
| ·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 第17-19页 |
| ·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 第19-21页 |
| ·生物对汞的吸收特性-固定效率评价 | 第21-23页 |
| ·指示植物的选取 | 第21-22页 |
| ·汞对生物的吸收特性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汞污染土壤稳定化概述 | 第23-26页 |
| ·汞污染治理方法概述 | 第23-24页 |
| ·化学稳定化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稳定效率评价 | 第26-28页 |
| ·稳定效率表达方式-形态分析法 | 第26-27页 |
| ·稳定效率评价-浸出毒性法 | 第27-28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8-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1-43页 |
|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31-32页 |
| ·污染土壤配制过程及稳定过程所需药品、试剂 | 第31页 |
| ·形态分析实验所需药品及试剂 | 第31页 |
| ·样品保存及测试所需药品及试剂 | 第31-3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32-35页 |
| ·土壤的采集与保存 | 第32-33页 |
| ·土壤 pH、阳离子交换量、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 第33页 |
|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 ·土壤染毒过程及总汞含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 ·固定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 第35-38页 |
| ·供试土壤和培养方法 | 第35页 |
| ·土壤中总汞含量的测定、土壤汞的形态分析和植物体内汞含量的测定 | 第35-37页 |
| ·相关性分析原理及公式 | 第37-38页 |
| ·硫化钠稳定剂对土壤汞稳定能力实验方法 | 第38-43页 |
| ·不同有机质土壤的形态分析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单因素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正交实验操作方法 | 第40-41页 |
| ·正交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公式 | 第41-42页 |
| ·毒性浸出实验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66页 |
| ·土壤理化性质结果与讨论 | 第43-44页 |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 第43页 |
| ·土壤中总汞含量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 ·固定效率评价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 ·不同浓度污染土壤形态分析 | 第44-45页 |
| ·小麦幼苗的生长情况分析 | 第45-46页 |
| ·小麦体内汞含量和土壤中汞各个形态含量的线性相关性分析 | 第46-50页 |
| ·硫化钠稳定剂对汞的稳定能力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66页 |
| ·不同有机质含量含量土壤中汞的形态分析 | 第50-52页 |
|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9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 ·稳定原理分析 | 第63-64页 |
| ·浸出毒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建议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72-73页 |
| 附件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