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一、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范畴 | 第11-17页 |
(一) 未成年人概念 | 第11-12页 |
(二)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 第12-13页 |
(三)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 | 第13-17页 |
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法理渊源 | 第17-25页 |
(一) 未成年人的特点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渊源 | 第17-19页 |
(二)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现实依据和法理渊源 | 第19-25页 |
三、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反思 | 第25-36页 |
(一) 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 | 第25-26页 |
(二)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立法方面的缺陷 | 第26-33页 |
(三) 其他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四、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基本思路 | 第36-44页 |
(一)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法律法规 | 第36页 |
(二) 制定未成年人刑事政策及相关法律时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三) 适当扩大司法干预 | 第37-39页 |
(四) 强调适用非监禁刑 | 第39-44页 |
五、实体法的修改与完善 | 第44-53页 |
(一) 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 | 第44页 |
(二) 增加规定一些新罪名 | 第44-45页 |
(三) 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 | 第45页 |
(四) 明确规定对未成年犯具体适用的刑罚种类 | 第45-46页 |
(五) 累犯制度的修改与适用 | 第46页 |
(六) 放宽减刑和假释的条件 | 第46-47页 |
(七) 增设刑事污点取消制度 | 第47-48页 |
(八) 规定非刑罚处罚方法 | 第48-50页 |
(九) 对现有非监禁刑的改革 | 第50-53页 |
六、程序法的修改与完善 | 第53-58页 |
(一) 建立判决前的人格调查制度 | 第53-54页 |
(二) 成立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咨询部 | 第54页 |
(三) 加强对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 第54-56页 |
(四) 切实采取措施,减少审前羁押 | 第56-58页 |
七、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 第58-67页 |
(一) 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专门机构 | 第58-59页 |
(二) 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 | 第59-62页 |
(三) 强调教育的作用 | 第62-63页 |
(四) 积极预防外来未成年人犯罪 | 第63-64页 |
(五)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出狱保护工作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