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利润操纵的涵义 | 第12-16页 |
第一节 盈余管理的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利润操纵的含义 | 第13-16页 |
一、 利润操纵的定义 | 第13-15页 |
二、 利润操纵的性质认定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利润操纵的动机及其主要影响 | 第16-26页 |
第一节 满足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需求 | 第16-20页 |
一、 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即IPO) | 第16-18页 |
二、 配股 | 第18-19页 |
三、 支撑公司股票在资本市场的期望值 | 第19-20页 |
四、 美化上市公司形象 | 第20页 |
第二节 保壳 | 第20-24页 |
一、 退市制度简介 | 第21-23页 |
二、 与退市制度有关的利润操纵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其他动机 | 第24-25页 |
一、 为了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 | 第24页 |
二、 税收因素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利润操纵对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主要影响 | 第25-26页 |
一、 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 | 第25-26页 |
二、 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 | 第26页 |
第三章 利润操纵的途径及其识别 | 第26-41页 |
第一节 改变会计方法、巧用会计政策 | 第26-31页 |
一、 变更会计核算和会计估计方法 | 第27-29页 |
二、 利用时间差跨年度调节 | 第29页 |
三、 收益性支出资本化 | 第29-30页 |
四、 会计追溯调整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安排会计交易或实际交易--通过关联交易创造收入或者转移费用与亏损 | 第31-38页 |
一、 传统关联交易进行的利润操纵 | 第32-36页 |
二、 关联操纵利润发展的新趋势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其他的利润操纵形式 | 第38-41页 |
一、 改变应计项 | 第38-39页 |
二、 利用会计准则的空当或者滥用财政政策提供的操纵空间,甚至不惜违法来进行利润调节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利润操纵的法律规制 | 第41-57页 |
第一节 会计指标中法律规则的意义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 第42-44页 |
一、 利润数据法律条款 | 第42页 |
二、 对利润操纵进行规范的法律条款 | 第42-43页 |
三、 与关联交易有关的法律规范 | 第43-44页 |
第三节 造成利润操纵盛行的本因 | 第44-46页 |
一、 制度根源 | 第44-45页 |
二、 历史原因 | 第45页 |
三、 公司结构原因 | 第45-46页 |
四、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及现行规范存在的不合理甚至有冲突 | 第46页 |
第四节 规范治理利润操纵法律对策的思考 | 第46-57页 |
一、 法律形式对策 | 第46-49页 |
二、 管理与制度对策 | 第49-53页 |
三、 监管对策 | 第53-56页 |
四、 外部辅助手段 | 第56-57页 |
结束语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