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0页 |
| 第一章 收益管理概述 | 第10-15页 |
| ·收益管理的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 ·收益管理的基本模型 | 第11页 |
| ·收益管理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 第11-15页 |
| ·收益管理的应用背景 | 第12-13页 |
| ·收益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 ·收益管理的技术基础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集装箱班轮运输企业开展收益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15-22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业的特点 | 第15-16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企业引入收益管理的可行性 | 第16-19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企业实施收益管理的宏观条件分析 | 第16-17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企业实施收益管理的微观条件分析 | 第17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与航空客运的相似性分析 | 第17-18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与航空客运的差异性分析 | 第18-19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企业引入收益管理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 ·经济角度分析 | 第19页 |
| ·法律角度分析 | 第19-21页 |
| ·结论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舱位预售及差别定价问题的分析 | 第22-29页 |
| ·集装箱舱位预售概述 | 第22-25页 |
| ·舱位预售的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 ·集装箱舱位预售对相关各方的实际意义 | 第23-25页 |
| ·基于舱位预售的差别定价设想 | 第25-28页 |
| ·结论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超售问题的分析 | 第29-37页 |
| ·超售的基本概念 | 第29-30页 |
| ·超售的经济理论分析 | 第30-32页 |
| ·超售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6页 |
| ·符号说明 | 第32-33页 |
| ·模型的建立与数值分析 | 第33-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团体管理问题的分析 | 第37-43页 |
| ·团体评估及其基本内容 | 第37-39页 |
| ·团体评估的主要目的 | 第37-38页 |
| ·在高货载率航次上进行团体评估的意义 | 第38页 |
| ·团体评估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 | 第38-39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企业如何通过收益管理方法进行团体管理 | 第39-42页 |
| ·系列团体评估 | 第40-41页 |
| ·特殊团体评估 | 第41页 |
| ·团体跟踪 | 第41-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第六章 收益管理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 第43-50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43-44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信息不对称与收益管理理论的关系 | 第44-45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服务产品的信息不对称 | 第44-45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 第45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企业常货主计划展望 | 第45-48页 |
| ·空运领域常旅客计划概述 | 第45-46页 |
| ·海运企业实施“常货主计划”的设想 | 第46-48页 |
| ·收益管理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 第48-49页 |
| ·收益管理理论对解决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贡献 | 第48页 |
| ·实施收益管理产生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对策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第七章 收益管理的其它系统功能分析 | 第50-56页 |
| ·需求预测 | 第50-51页 |
| ·航段优化 | 第51-52页 |
| ·价格校正 | 第52-54页 |
| ·结果监测 | 第54-55页 |
| ·交互式咨询 | 第55-56页 |
| 第八章 收益管理在集装箱班轮运输企业中应用问题的分析 | 第56-63页 |
| ·收益管理配套数据信息的搜集与积累 | 第56-58页 |
| ·集装箱班轮运输企业实施收益管理的具体措施建议 | 第58-62页 |
| ·在公司内部建立和培养收益管理思想 | 第59页 |
| ·培养高素质的收益管理人员 | 第59-60页 |
| ·建设性能良好的收益管理系统 | 第60页 |
| ·提供准确的数据 | 第60页 |
| ·建立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 | 第60-61页 |
| ·改进航线管理的业务流程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附件 | 第66-80页 |
| 附件一 | 第66-71页 |
| 附件二 | 第7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