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 第1-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5页 |
·科普产业化道路要求科普从市场角度出发 | 第8-10页 |
·科技传播在我国 | 第10-12页 |
·科普影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论文的逻辑思路 | 第15-17页 |
·论文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 第15页 |
·论文的逻辑思路 | 第15-16页 |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市场角度下的科普影视传播策略的确定和运用 | 第17-27页 |
·市场营销理论与科普影视的市场策略的确定 | 第17-18页 |
·市场策略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科普影视的市场策略 | 第18页 |
·传播基础理论与科普影视传播策略的确定 | 第18-20页 |
·科普影视传播策略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科普影视的传播策略 | 第20页 |
·科普影视自身的特点 | 第20-24页 |
·科普影视节目的界定 | 第20-21页 |
·科普影视节目的常见形式 | 第21-22页 |
·影视媒体在科普中的优势 | 第22-23页 |
·科普影视自身的特点 | 第23-24页 |
·市场角度下的科普影视传播策略的确定和运用 | 第24-27页 |
·市场角度下的科普影视传播策略的确定流程 | 第24-26页 |
·从市场出发的科普影视传播策略的运用原则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科普影视的市场分析 | 第27-36页 |
·科普影视观众的数量 | 第27-29页 |
·我国人口状况 | 第27页 |
·我国电视普及状况 | 第27-28页 |
·我国电影普及状况 | 第28-29页 |
·公众对科普的需求和科普影视对观众的吸引 | 第29-31页 |
·我国公众对科普的需求 | 第29-30页 |
·科普影视对公众的吸引力 | 第30-31页 |
·观众对科普影视的消费能力 | 第31-36页 |
·恩格尔系数与公众对科普影视的经济消费能力 | 第31-33页 |
·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影视素养与公众对科普影视的欣赏能力 | 第33-36页 |
第三章 科普影视的“产品策略” | 第36-46页 |
·科普影视作品的质量 | 第36-41页 |
·科普影视作品的画面与语言 | 第36-38页 |
·科普影视作品的结构安排 | 第38-40页 |
·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 第40-41页 |
·科普影视作品的形式 | 第41-46页 |
·观众参与性节目 | 第41-43页 |
·“非刻意”的科普节目 | 第43-44页 |
·系列节目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科普影视的“促销策略” | 第46-54页 |
·广告宣传策略 | 第46-50页 |
·广告策略 | 第46页 |
·广告的作用 | 第46-47页 |
·科普影视加强广告宣传的必要性 | 第47-48页 |
·科普影视广告宣传的具体手段 | 第48-50页 |
·战略联盟竞争策略--媒体联合策略 | 第50-54页 |
·节目的重播 | 第51页 |
·媒体联合的发展趋势 | 第51-53页 |
·媒体联合的具体手段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科学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与沟通 | 第54-58页 |
·科学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 | 第54-56页 |
·启蒙性与世俗性的冲突 | 第55页 |
·专业化与通俗化的冲突 | 第55页 |
·自律性与他律性的冲突 | 第55-56页 |
·沟通科学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设想 | 第56-58页 |
·构筑科技精英与大众的对话空间 | 第56页 |
·科技盛事的平民化解读 | 第56-57页 |
·融科技传播于益智节目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2-63页 |
致 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