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沈客运专线涵洞洞顶不同填土厚度试验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 ·秦沈客运专线概况及试验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铁路发展趋势及最新进展 | 第8-9页 |
| ·秦沈客运专线概况 | 第9-10页 |
| ·秦沈客运专线试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秦沈客运专线涵洞试验技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涵洞试验技术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12-14页 |
| 第2章 涵洞洞顶不同填土厚度现场试验 | 第14-29页 |
| ·测试工点工程概况 | 第14-15页 |
| ·测试内容和目的 | 第15-16页 |
| ·测试内容 | 第15-16页 |
| ·测试目的 | 第16页 |
| ·测试方案方法 | 第16页 |
| ·测试元件与测试仪器设备 | 第16-25页 |
| ·土压力传感器 | 第16-17页 |
| ·钢轨测点和涵顶测点测试元件动应变计 | 第17-18页 |
| ·测试元件的标定、埋设和粘贴 | 第18-21页 |
| ·测试元件的布置 | 第21-25页 |
| ·测试仪器设备 | 第25页 |
| ·试验列车 | 第25-26页 |
| ·测试 | 第26-29页 |
| ·仪器的连接 | 第26页 |
| ·仪器的标定 | 第26-27页 |
| ·现场干扰的排除 | 第27-28页 |
| ·测试 | 第28-29页 |
| 第3章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9-55页 |
| ·测试结果的整理 | 第29-30页 |
| ·测试结果的整理方法 | 第29-30页 |
| ·测试整理的结果 | 第30页 |
| ·数据的分析 | 第30-52页 |
| ·研究的物理量及方法 | 第30-37页 |
| ·应力变化情况 | 第37-44页 |
| ·动力系数变化情况 | 第44-48页 |
| ·舒适度指标、脱轨系数、轮轨减载率 | 第48-50页 |
| ·测试数据与相关规定的比较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关于钢轨动应力、盖板动应力和动土压力 | 第52-53页 |
| ·关于脱轨系数、轮轨减载率、舒适度指标 | 第53页 |
| ·对相关规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 第53-55页 |
| 第4章 涵洞受力有限元分析 | 第55-72页 |
| ·数值计算方法的优点 | 第55页 |
| ·涵洞洞顶填土厚度优化分析计算模型 | 第55-57页 |
| ·三维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5-57页 |
| ·约束条件 | 第57页 |
| ·涵洞受力有限元计算 | 第57-70页 |
| ·机车对轨枕的压力R的计算 | 第58-61页 |
| ·盖板参数的确定 | 第61-62页 |
| ·三维计算模型正确性的验证 | 第62-64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4-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