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拆模板及其剪力墙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免拆模板保温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及其现状概况 | 第9-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国内外剪力墙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2-2-1 剪力墙试验研究的历史概况 | 第13-14页 |
2-2-2 墙体改革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2-3 剪力墙的设计计算和试验 | 第15-16页 |
2-3-1 剪力墙的计算方法 | 第15页 |
2-3-2 本设计的机构计算与设计 | 第15-16页 |
2-4 剪力墙试验 | 第16-18页 |
2-4-1 剪力墙墙体的控制 | 第16页 |
2-4-2 应变片布置 | 第16-17页 |
2-4-3 单向一次加载延性试验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拟静力试验 | 第18-36页 |
3-1 拟静力试验 | 第18-22页 |
3-1-1 结构拟静力试验 | 第18-19页 |
3-1-2 结构拟静力试验的加载制度 | 第19-22页 |
3-2 本试验模型设计 | 第22-36页 |
3-2-1 试验目的 | 第22页 |
3-2-2 试件设计依据 | 第22-23页 |
3-2-3 试件设计 | 第23页 |
3-2-4 建筑原型 | 第23-24页 |
3-2-5 相似关系 | 第24页 |
3-2-6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24-31页 |
3-2-7 材性状况 | 第31-32页 |
3-2-8 加荷方法 | 第32-36页 |
第四章 试验进程及数据采集 | 第36-61页 |
4-1 试验进程 | 第36-37页 |
4-2 初始弹性阶段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4-2-1 初始弹性阶段层间侧移刚度试验分析 | 第42页 |
4-2-2 初始阶段裂缝开展过程 | 第42-43页 |
4-2-3 初始阶段滞回曲线 | 第43页 |
4-2-4 初始阶段应力-应变测试 | 第43-42页 |
4-3 开裂阶段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61页 |
4-3-1 上下两层开裂过程分析 | 第42页 |
4-3-2 剪力墙暗梁、暗柱的作用 | 第42-43页 |
4-3-3 钢丝网片在抵抗裂缝开展中的作用 | 第43页 |
4-3-4 该阶段的滞回曲线 | 第43-46页 |
4-3-5 结构弹塑性分析 | 第46-51页 |
4-3-6 钢筋应变图 | 第51-61页 |
第五章 承载力及弹性刚度分析 | 第61-65页 |
5-1 墙片单元承载力分析 | 第61-63页 |
5-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公式 | 第61-62页 |
5-1-2 承载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 第62页 |
5-1-3 承载力误差分析 | 第62-63页 |
5-2 墙片单元的弹性刚度分析 | 第63-65页 |
5-2-1 弹性刚度理论计算 | 第63-64页 |
5-2-2 计算弹性刚度与实测值比较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65-67页 |
附表A PKPM计算所得的建筑结构的总信息 | 第67-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