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 第1-15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研究井壁稳定性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9-14页 |
1.2.1 岩石力学本构模型及强度判别准则 | 第9-11页 |
1.2.2 地应力 | 第11-12页 |
1.2.3 地层孔隙压力 | 第12-13页 |
1.2.4 岩石力学参数 | 第13-14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砂泥岩地层井壁失稳的力学分析 | 第15-34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井眼周围岩石受力状态分析 | 第15-26页 |
2.2.1 垂直井井周应力分析 | 第15-20页 |
2.2.2 定向井的井周应力分析 | 第20-24页 |
2.2.3 井壁主应力计算 | 第24页 |
2.2.4 井壁有效主应力计算 | 第24-26页 |
2.3 岩石强度破坏准则 | 第26-33页 |
2.3.1 剪切破坏准则 | 第26-32页 |
2.3.2 拉伸破坏准则 | 第32-33页 |
2.4 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确定 | 第33-34页 |
3 地层孔隙压力预测 | 第34-43页 |
3.1 地震资料分析法 | 第34-35页 |
3.2 d(d_c)指数法 | 第35-37页 |
3.2.1 d(d_c)指数检测原理 | 第35-36页 |
3.2.2 d_c指数检测地层压力步骤 | 第36-37页 |
3.3 测井资料分析法 | 第37-43页 |
3.3.1 声波时差预测地层压力的常规方法 | 第38-39页 |
3.3.2 利用声波速度计算地层孔隙压力新方法研究 | 第39-43页 |
4 地应力 | 第43-56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上覆岩层压力的确定 | 第44-45页 |
4.2.1 对密度测井资料的处理 | 第44-45页 |
4.2.2 上覆岩层压力计算 | 第45页 |
4.3 水平主地应力的确定 | 第45-49页 |
4.3.1 莫尔—库仑破坏模式 | 第45-46页 |
4.3.2 单轴应变模式 | 第46-47页 |
4.3.3 考虑构造运动的地应力计算模式 | 第47-48页 |
4.3.4 微分模式 | 第48-49页 |
4.4 不同地应力状态下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变化规律 | 第49-56页 |
4.4.1 坍塌压力随井斜角、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 第49-51页 |
4.4.2 破裂压力随井斜角、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 第51-52页 |
4.4.3 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随井斜角、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 第52-56页 |
5 岩石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56-72页 |
5.1 测井资料预处理 | 第56-60页 |
5.1.1 测井曲线的平滑处理 | 第56-57页 |
5.1.2 测井曲线的环境影响校正 | 第57-60页 |
5.2 泥质含量和孔隙度计算 | 第60-61页 |
5.2.1 泥质含量计算 | 第60页 |
5.2.2 孔隙度计算 | 第60-61页 |
5.3 岩石弹性参数的确定 | 第61-64页 |
5.3.1 声波速度与岩石弹性参数的关系 | 第61-63页 |
5.3.2 岩石动、静态弹性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 第63-64页 |
5.4 岩石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64-66页 |
5.4.1 内聚力 | 第64页 |
5.4.2 内摩擦角 | 第64-65页 |
5.4.3 抗拉伸强度 | 第65页 |
5.4.4 岩石有效应力系数的确定 | 第65-66页 |
5.5 敏感性分析 | 第66-72页 |
6 应用软件开发与应用实例 | 第72-83页 |
6.1 应用软件开发 | 第72-77页 |
6.1.1 开发应用软件的意义 | 第72页 |
6.1.2 软件功能设计 | 第72-73页 |
6.1.3 软件开发环境 | 第73-74页 |
6.1.4 软件特点 | 第74页 |
6.1.5 软件界面及主要程序框图 | 第74-77页 |
6.2 应用实例 | 第77-83页 |
6.2.1 DD气田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预测 | 第77-80页 |
6.2.2 QQ油田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预测 | 第80-83页 |
7 结论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