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昆虫与病原真菌关系研究概况 | 第9-20页 |
·昆虫病原真菌感染寄主的基本过程 | 第9-12页 |
·分生孢子的吸附和萌发 | 第9-10页 |
·侵染结构的形成 | 第10-11页 |
·寄主体壁穿透与入侵 | 第11页 |
·昆虫病原真菌在寄主血腔中生长 | 第11-12页 |
·分生孢子形成与再侵染 | 第12页 |
·昆虫病原真菌穿透体壁时的酶变化 | 第12-15页 |
·胞外酶的类型及作用 | 第12-13页 |
·胞外酶的合成调控 | 第13-15页 |
·昆虫与病原真菌免疫互作关系 | 第15-17页 |
·昆虫的免疫识别系统 | 第15页 |
·ProPO-AS在昆虫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昆虫病原真菌穿透体壁时的免疫反应 | 第16页 |
·昆虫病原真菌逃避寄主免疫识别的机制 | 第16-17页 |
·昆虫病原真菌毒力的影响因子 | 第17-18页 |
·菌株毒力与免疫逃避的相关性 | 第18页 |
·菌株毒力与胞外酶的相关性 | 第18页 |
·本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8-20页 |
2 大菜粉蝶根虫瘟霉菌株转染小菜蛾世代菌株的侵染力 | 第20-24页 |
·前言 | 第2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0-21页 |
·菌种来源及培养 | 第20页 |
·小菜蛾饲养 | 第20-21页 |
·生物测定 | 第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讨论 | 第23-24页 |
3 转寄主世代菌株侵染力与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 第24-28页 |
·前言 | 第2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菌种来源及培养 | 第24页 |
·小菜蛾饲养 | 第24页 |
·血淋巴的提取 | 第24-25页 |
·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被侵染寄主血淋巴中氧化酚的酶变化 | 第25-26页 |
·受染寄主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活性与毒力的关联 | 第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4 大菜粉蝶根虫瘟霉菌株转染小菜蛾后胞外几丁质酶的变化 | 第28-32页 |
·前言 | 第2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菌种来源 | 第28页 |
·几丁质培养基中菌液培养 | 第28页 |
·蛋白浓度测定 | 第28页 |
·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 第28-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转寄主各代菌株液培过程中的几丁质酶活性 | 第29-30页 |
·转寄主各代菌株几丁质酶活性与毒力的关系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2页 |
5 大菜粉蝶根虫瘟霉菌株转染小菜蛾后可溶性蛋白的变化 | 第32-35页 |
·前言 | 第3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菌种来源 | 第32页 |
·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32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6 问题与讨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5页 |
英文摘要 | 第45-47页 |
附录: 在读期间已发表研究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