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我国氧化铝的工业发展现状 | 第8-9页 |
·钠硅渣脱碱和氧化铝回收工艺现状 | 第9-13页 |
·钠硅渣湿法处理的提出及意义 | 第13-14页 |
·钠硅渣湿法处理工艺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钠硅渣湿法处理的热力学分析 | 第16-36页 |
·钠硅渣湿法处理的主要化学反应 | 第16页 |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复杂含铝、硅化合物的热力学估算 | 第16-18页 |
·钠硅渣脱碱过程热力学分析 | 第18-20页 |
·脱碱渣转型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第20-31页 |
·基于生成氢氧化铝的脱碱渣转型的热力学分析 | 第20-25页 |
·基于生成Na_2O.Al_2O_3.A.nH_2O的脱碱渣转型的热力学分析 | 第25-31页 |
·从转型以后的残渣中回收氧化铝的热力学分析 | 第3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钠硅渣脱碱工艺研究 | 第36-44页 |
·实验原料、方法、设备 | 第36-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温度对高压钠硅渣脱碱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时间对高压钠硅渣脱碱率的影响 | 第39页 |
·液固比对高压钠硅渣脱碱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CaO/Na_2O分子比对高压钠硅渣脱碱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常压钠硅渣加石灰脱碱的研究 | 第41-42页 |
·脱碱后渣物相分析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脱碱渣转型工艺研究 | 第44-57页 |
·实验原料及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A浓度对转型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温度对转型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时间对转型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液固比对转型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改性次数对转型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转型方式对转型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碳酸钠浓度对转型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常压渣、高压渣转型效果的比较 | 第52-54页 |
·转型后渣物相分析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转型后渣溶铝工艺研究 | 第57-71页 |
·实验原料、方法和设备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4页 |
·温度对溶铝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碱浓度对溶铝效果的影响 | 第58-60页 |
·液固比对溶铝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时间对溶铝效果的影响 | 第61页 |
·铝酸钠溶液苛性比对溶铝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溶铝后渣相中碱含量的分析 | 第62-63页 |
·碳酸钠溶液对溶铝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溶铝后渣物相分析 | 第64-65页 |
·溶铝渣在铝酸钠溶液中的稳定性 | 第65-68页 |
·溶出浆液沉降性能分析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主要结论和适宜的工艺条件 | 第71-72页 |
·实验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1页 |
·钠硅渣湿法处理的适宜工艺条件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