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3页 |
实验研究 | 第13-23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一) 实验药物 | 第13页 |
(二) 实验动物 | 第13-14页 |
(三)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4页 |
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造模方法与成模检验 | 第14页 |
三. 消异康颗粒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效作用 | 第14-23页 |
(一) 对正常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巨噬细胞碳粒廓清能力的影响 | 第14-15页 |
(二) 对EMT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巨噬细胞碳粒廓清能力的影响 | 第15-16页 |
(三) 对正常小鼠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 | 第16页 |
(四) 对EMT小鼠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五) 对鸡红细胞致敏的正常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六) 对鸡红细胞致敏的EMT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影响 | 第18页 |
(七) 对EMT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第18-19页 |
(八) 对EMT大鼠异位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 第19-23页 |
理论探讨 | 第23-37页 |
一. 中医古典医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 第23-24页 |
二. 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证治的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三. 本方适应证病因病机 | 第27页 |
四. 本方适应证及证析 | 第27-28页 |
五. 本方适应证的治法 | 第28页 |
六. 本方方药分析 | 第28-32页 |
(一) 方剂的组成 | 第28页 |
(二) 中药功效简述 | 第28-30页 |
(三) 中药药理简述 | 第30-32页 |
七. 本方药效作用及机理分析 | 第32-37页 |
(一) 调节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 第32-33页 |
(二) 调节胸腺.脾脏的重量 | 第33-34页 |
(三) 调节免疫球蛋白IgM的含量 | 第34页 |
(四) 调节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 | 第34-35页 |
(五) 降低异位子宫内膜的ER.PR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