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2页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完成的工作 | 第11页 |
·本论文的组织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基于IP智能终端的语音教室体系结构 | 第12-32页 |
·语音教室的构成 | 第12-14页 |
·教师机的特征 | 第12-14页 |
·学生终端 | 第14页 |
·IP智能终端 | 第14-21页 |
·硬件模块 | 第15-19页 |
·软件模块 | 第19-21页 |
·H.323的简介 | 第21-27页 |
·H.323终端 | 第21-23页 |
·网守(GateKeeper) | 第23页 |
·多点控制单元(MCU) | 第23-25页 |
·多点控制器MC | 第24页 |
·多点处理器MP | 第24-25页 |
·多点会议模式 | 第25页 |
·H.323会议系统中的QoS保证 | 第25-27页 |
·RTP/RTCP | 第26页 |
·资源预留管理 | 第26-27页 |
·H.323会议系统中的码流复用 | 第27页 |
·语音教室的运行模式 | 第27-32页 |
·上电初始化 | 第28-29页 |
·基本运行模式 | 第29-30页 |
·自由点播音频资料 | 第30页 |
·提问 | 第30-31页 |
·分组讨论 | 第31-32页 |
第二章 μC/OS-Ⅱ的主要结构概貌 | 第32-45页 |
·临界段处理 | 第32-33页 |
·任务 | 第33-35页 |
·任务状态 | 第35-37页 |
·任务调度 | 第37页 |
·空闲任务 | 第37页 |
·统计任务 | 第37-38页 |
·μC/OS-Ⅱ中的中断处理 | 第38-39页 |
·时钟节拍 | 第39-43页 |
·μC/OS-Ⅱ初始化 | 第43页 |
·μC/OS-Ⅱ的启动 | 第43-45页 |
第三章 μC/OS-Ⅱ在VC5471上的移植 | 第45-73页 |
·vc5471的初始化 | 第45-50页 |
·DSP和ARM的通信 | 第50-51页 |
·μC/OS-Ⅱ移植条件 | 第51-54页 |
·对处理器的要求 | 第52页 |
·开发环境 | 第52-54页 |
·字节顺序 | 第54页 |
·μC/OS-Ⅱ移植流程 | 第54-73页 |
·编写OS_CPU.H源文件: | 第54-57页 |
·编写OS_CPU_A.C源文件: | 第57-61页 |
·编写OS_CPU A.ASM文件: | 第61-73页 |
第四章 嵌入式系统硬件外设的驱动程序实现 | 第73-93页 |
·键盘 | 第73-78页 |
·键盘的简介 | 第73-74页 |
·矩阵键盘扫描算法 | 第74-76页 |
·矩阵键盘的接口函数 | 第76-78页 |
·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 第78-80页 |
·LCD简介 | 第78页 |
·LCD的接口函数 | 第78-80页 |
·EIM(Ethernet Interface Module) | 第80-84页 |
·以太网收发器LXT971ALC | 第80-81页 |
·以太网收发器通信协议 | 第81-82页 |
·以太网收发器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82-84页 |
·语音采集模块 | 第84-86页 |
·语音采集模块的寄存器设置 | 第84页 |
·软件设计 | 第84-86页 |
·闪存(FLASH ROM) | 第86-90页 |
·FLASH DA28F640J5的主要特点 | 第86-87页 |
·FLASH DA28F640J5的工作状态 | 第87-88页 |
·FLASH DA28F640J5的初始化编程 | 第88-90页 |
·JTAG仿真器接口 | 第90-93页 |
·JTAG的配置 | 第90-91页 |
·JTAG的控制软件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