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

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广西乐业县实地调查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8页
导言第18-23页
 研究缘由第18-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研究问题的范围第21页
 探讨问题的参照系第21-22页
 论文期望目标第22页
 论文思路与框架第22-23页
第一章 重归故里第23-29页
第二章 生育第29-48页
 第一节 生命的由来第29-40页
  一、 生命的传说第29-30页
  二、 婚后夫妻生活第30页
  三、 几种生命祈求方式第30-40页
   (一) 我是父母傲的“花”第31页
   (二) 路和桥是我和爸妈的通道第31-40页
 第二节 在外婆家受胎教第40-41页
 第三节 诞生在自己家里第41-44页
 第四节 送背带第44-48页
第三章 幼年期的社会化第48-88页
 第一节 初步社会关系的认知第48-55页
  一、 学会打招呼第48-50页
  二、 遵守严格的等序关系第50-52页
  三、 同辈群体的建立第52-55页
 第二节 初步民族感的认同第55-63页
  一、 民族语言的习得第55-57页
  二、 民族宗教的学习与浸染第57-63页
 第三节 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第63-88页
  一、 在童谣中成长第63-67页
  二、 听故事,学故事,讲故事第67-73页
  三、 谚语的继承与发展第73-77页
  四、 节日文化的传承第77-88页
第四章 学校里的社会化(上)第88-125页
 第一节 校舍的变迁第89-95页
 第二节 教师第95-111页
  一、 一次晨会第95-97页
  二、 校长家的故事第97-100页
  三、 课堂实录第100-108页
  四、 课本风波第108-109页
  五、 标语第109-111页
 第三节 学生第111-121页
  一、 上学路上第111-114页
  二、 课余生活第114-118页
   (一) 课余生活中的民族关系第114-116页
   (二) 午饭第116-117页
   (三) 午休第117-118页
  三、 墙报第118-121页
 第四节 辍学的孩子第121-125页
第五章 学校里的社会化(中)第125-134页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第125-129页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第129-134页
第六章 学校里的社会化(下)第134-170页
 第一节 汉语学习第134-141页
  一、 学习汉语是发展的需要第134-137页
  二、 汉语言学习中的障碍第137-141页
 第二节 朴素的双语教学第141-148页
 第三节 正统的双语教学第148-170页
  一、 文字的由来第148-151页
  二、 壮文扫盲廿六年第151-158页
  三、 小学里的双语教学第158-163页
  四、 初中阶段的双语教学第163-170页
第七章 走向生活第170-203页
 第一节 农村生计方式的掌握第170-189页
  一、 粮食种植与养殖技能的学习第170-175页
  二、 土布制作技能的掌握第175-181页
  三、 干栏技术的掌握第181-186页
  四、 行的变迁第186-187页
  五、 几种主要农产商品的困境第187-189页
 第二节 寻找新的活法第189-194页
  一、 另僻蹊径的烦恼第189-191页
  二、 寻找新的活法第191-194页
 第三节 走出故乡的人们第194-203页
第八章 青年男女的交往与婚恋第203-212页
 第一节 青年男女的交往第203-206页
 第二节 家庭的组成第206-212页
第九章 未来之路第212-224页
 第一节 乐业县壮族儿童社会化的经验第212-214页
  一、 适应社会变迁更新思想观念第212-213页
  二、 教育根基逐渐稳固提供了更好受教育条件第213页
  三、 经济发展使所需物质条件得到提高第213页
  四、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提供更为广阔空间第213-214页
 第二节 乐业县壮族儿童社会化面临的问题第214-215页
  一、 思想观念有待提高第214页
  二、 教育基础不够牢固第214页
  三、 经济发展缓慢第214-215页
  四、 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第215页
 第三节 乐业县壮族儿童社会化的未来走向第215-224页
  一、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第215-217页
   (一) 提高自身科学素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的要求第215-216页
   (二) 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适应劳动力转移发展战略需要第216页
   (三) 提高自身经济方面的经营管理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第216-217页
   (四) 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力,适应城镇化社会发展需要第217页
  二、 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第217-219页
   (一) 顺应时代发展,形成现代民族观念第217-218页
   (二) 学好母语,掌握好汉语,做一个多语人第218-219页
   (三) 采取切实措施,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第219页
  三、 敞开胸怀,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其他民族及国外先进文化第219-221页
  四、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第221-223页
   (一) 大力发展普通教育第221页
   (二) 合理实施双语教学第221-222页
   (三)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222-223页
   (四) 构建科学的终身教育体系第223页
  五、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再创人类历史新辉煌第223-224页
附录第224-230页
参考文献第230-236页
后记第236页

论文共2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鼠β-防御素-2基因在呼吸道的表达调控及转基因研究
下一篇:基于混合笔束模型的三维电子剂量计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