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病原分析、泌乳兔乳房炎模型建立、公连注射液治疗效果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23页 |
·奶牛乳房炎研究现状 | 第9-20页 |
·奶牛乳房炎危害 | 第9-10页 |
·发病原因 | 第10-14页 |
·乳房炎的类型及症状 | 第14-15页 |
·乳房炎的诊断 | 第15-16页 |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 第16-18页 |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的研究 | 第20-23页 |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应用 | 第20-21页 |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药理作用基础研究 | 第21-22页 |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特点 | 第22页 |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前景展望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试验动物 | 第23页 |
·试验试剂及药品 | 第2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30页 |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24-25页 |
·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 | 第25-26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家兔乳房炎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家兔乳房炎治疗试验 | 第27-28页 |
·公连注射液治疗奶牛乳房炎临床效果试验 | 第28-30页 |
3 结果 | 第30-36页 |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30页 |
·体外抑菌试验 | 第30-31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家兔乳房炎模型成功建立 | 第31-32页 |
·公连注射液治疗家兔乳房炎效果 | 第32-33页 |
·临床症状的观察 | 第32页 |
·血常规(BC-2800Vet)检验 | 第32-33页 |
·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 | 第33-36页 |
·根据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判断疗效 | 第33-34页 |
·公连注射液对乳清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4页 |
·公连注射液对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4-35页 |
·细菌计数 | 第35-36页 |
4 讨论 | 第36-40页 |
·病原菌分离鉴定 | 第36页 |
·体外抑菌实验结果 | 第36页 |
·家兔乳房炎模型试验 | 第36-37页 |
·家兔乳房炎模型治疗效果分析 | 第37页 |
·奶牛乳房炎临床治疗效果 | 第37页 |
·公连注射液对SOD 和GSH-Px 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公连注射液对MDA 和NO 含量的影响 | 第38页 |
·公连注射液对LF 的影响 | 第38-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编书籍 | 第45-46页 |
作者简历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