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国内外软件开发系统及有关理论研究状况 | 第12-18页 |
·国内外软件系统 | 第12-15页 |
·纺织CAD技术理论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纺织CAD相关技术的研究方向 | 第18-21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织物组织结构的数学模型 | 第26-46页 |
·引言 | 第26页 |
·织物组织类别的重新划分 | 第26-28页 |
·单系统织物组织的数学模型 | 第28-38页 |
·规则组织 | 第29-32页 |
·准规则组织 | 第32-34页 |
·非规则组织 | 第34-38页 |
·重组织和层组织的数学模型 | 第38-44页 |
·重组织数学模型 | 第38-41页 |
·层组织数学模型 | 第41-44页 |
·本章总结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织物外观仿真 | 第46-71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机织物的参数化仿真 | 第47-50页 |
·特殊效果的纱线在织物中嵌入的仿真 | 第50-56页 |
·花式(花色)纱线简介及计算机模拟现状 | 第50-51页 |
·纱线信息获取 | 第51-53页 |
·花式纱线在织物中的嵌入 | 第53-54页 |
·花式纱线在织物中效果展示 | 第54-56页 |
·织物外观起毛效果模拟 | 第56-59页 |
·绒毛参数的设置 | 第56-57页 |
·绒毛曲线拟合 | 第57-58页 |
·织物绒毛外观的模拟效果 | 第58-59页 |
·花型织物底纹效果的模拟 | 第59-63页 |
·底纹抖动矩阵的设置 | 第59-60页 |
·位图数据的获取与颜色的明暗处理 | 第60-61页 |
·花型织物的底纹效果展示 | 第61-63页 |
·机织物立体外观仿真 | 第63-69页 |
·织物内纱线的截面形态、空间的弯曲形态和相对位置关系 | 第64-67页 |
·织物外观明暗的形成 | 第67-69页 |
·本章总结 | 第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第四章 三维人体服装模型建立 | 第71-96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基于特征的人体曲面模型的构建 | 第72-81页 |
·人体曲面模型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72页 |
·人体数据库建立和操作 | 第72-74页 |
·人体特征模型的建立 | 第74-78页 |
·人体曲面拟合 | 第78-81页 |
·基于人体数据的服装造型点的生成 | 第81-86页 |
·人体与服装曲面数据点的获取 | 第81-84页 |
·服装款式造型点的获取和服装曲面拟合 | 第84-86页 |
·人体与服装三维曲面的光照与材质处理 | 第86-93页 |
·光照模型简介 | 第87-90页 |
·人体与服装光照处理算法与表面材质选择 | 第90-93页 |
·本章总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第五章 织物三维着装形态模拟 | 第96-108页 |
·引言 | 第96页 |
·纹理映射的原理与方法 | 第96-98页 |
·纹理映射概述 | 第96-97页 |
·纹理映射原理 | 第97-98页 |
·纹理映射方法 | 第98页 |
·织物图象对服装的纹理映射计算过程 | 第98-106页 |
·纹理图象选取及预处理 | 第99页 |
·人体与服装曲面建模与细分 | 第99-100页 |
·纹理与曲面的映射关系及纹理坐标计算 | 第100-101页 |
·光照纹理模型 | 第101-102页 |
·图形变换与纹理多级细化技术 | 第102-106页 |
·本章总结 | 第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集成系统总体设计 | 第108-121页 |
·引言 | 第108-109页 |
·集成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 | 第109-111页 |
·集成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过程 | 第111-118页 |
·系统的对象模型 | 第111-115页 |
·系统的动态模型 | 第115页 |
·系统的功能模型 | 第115-117页 |
·系统面向对象的设计过程 | 第117-118页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和软开发环境介绍 | 第118-119页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 | 第118页 |
·集成系统开发环境--Visual C++6.0 | 第118-119页 |
·集成系统硬件开发环境 | 第119-120页 |
·本章总结 | 第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1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21-125页 |
·主要工作内容总结 | 第121-122页 |
·本论文的创新处 | 第122-12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23-124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攻博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