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氮化铝陶瓷基片碳热还原法低成本制备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5页
   ·引言第14页
   ·基片材料的性能要求第14-15页
   ·电子封装陶瓷基片材料第15-24页
     ·氧化铝陶瓷基片第17-18页
     ·AlN 陶瓷基片第18-24页
   ·AlN 材料的制备技术第24-28页
     ·铝粉直接氮化法第24-25页
     ·等离子化学合成AlN 粉末第25页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25-26页
     ·溶胶-凝胶法第26-27页
     ·Al_2O_3 的碳热还原氮化法第27-28页
   ·AlN 陶瓷的致密化工艺第28-30页
   ·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 的机理研究第30-34页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第34页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第34-37页
     ·研究内容第34-35页
     ·氧化铝碳热还原法直接制备氮化铝陶瓷基片的工艺路线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基本测试方法第45-52页
   ·实验材料第45-48页
     ·本实验所用的主要原材料第45-46页
     ·配方总表第46-48页
   ·试样制备第48-49页
   ·基本测试方法第49-52页
第三章 氧化铝-碳水基料浆的制备及流变学特性研究第52-77页
   ·前言第52-59页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简介第52-55页
     ·悬浮体的粘度第55-56页
     ·非牛顿悬浮体的流动曲线及流体类型第56-59页
   ·氧化铝陶瓷料浆的制备第59-60页
     ·配料第59页
     ·球磨混合第59页
     ·真空排除气泡第59-60页
     ·料浆凝胶第60页
   ·水基氧化铝-碳陶瓷料浆特性的影响因素第60-72页
     ·PH 值的影响第60-63页
     ·固含量的影响第63-66页
     ·分散剂的影响第66-70页
     ·球磨工艺的影响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第四章 氧化铝-碳水基料浆的凝胶过程研究第77-89页
   ·引言第77-78页
     ·凝胶第77页
     ·凝胶结构第77-78页
   ·凝胶的分子学机理第78-81页
   ·凝胶方式第81-86页
     ·加热凝胶第81-83页
     ·催化剂凝胶第83-85页
     ·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凝胶第85-86页
   ·单体浓度对凝胶过程的影响第86页
   ·凝胶注模过程中凝胶的热效应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89页
第五章 氧化铝-碳陶瓷坯体的干燥过程与表征第89-106页
   ·引言第89页
   ·实验过程第89-90页
     ·素坯的制备第89页
     ·素坯的干燥第89-90页
     ·素坯的结构与表征第90页
     ·素坯片的热分析表征第9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0-95页
     ·凝胶注模陶瓷坯片的干燥机理第90-92页
     ·凝胶注模陶瓷坯片的干燥的实验结果第92-95页
   ·凝胶铸陶瓷坯体密度的研究第95-96页
     ·单体和交联剂比例的影响规律第95页
     ·料浆中单体含量的影响规律第95-96页
     ·料浆中固含量的影响规律第96页
   ·凝胶注模成型坯片强度的研究第96-97页
   ·凝胶注模成型坯片的孔隙分布研究第97页
   ·凝胶注模成型坯片的热分析第97-100页
   ·凝胶注模成型坯片排胶后内部孔隙的分布第100页
   ·凝胶注模成型坯片的微观结构第100-104页
     ·排胶前坯片内部的形貌特征第100-102页
     ·氮气氛下排胶后坯片内部的形貌特征第102-104页
   ·本章总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6页
第六章 碳热还原氮化的工艺与机理研究第106-137页
   ·引言第106页
   ·实验过程第106-108页
   ·物相分析第108页
   ·结果与讨论第108-123页
     ·当选择CaF_2作为反应助剂时第108-114页
     ·以Y_2O_3作为反应助剂第114-119页
     ·当选择CaF_2和Y_2O_3作为复合反应助剂时第119页
     ·当选择CaF_2 和YF_3 作为复合反应助剂时第119-123页
     ·基片成分均匀性研究第123页
   ·Al_2O_3-C-N2 系统热力学分析第123-128页
   ·碳热还原氮化机理与模型第128-133页
     ·Al_2O_3 还原并氮化的气相反应模型第129页
     ·Al_2O_3 蒸发分解并氮化的气相反应模型第129-131页
     ·固相反应扩散模型第131页
     ·界面反应控制模型第131-132页
     ·矿化剂催化反应模型第132-133页
     ·气-固反应模型第133页
   ·本章总结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7页
第七章 不同反应烧结体的热导率和显微结构第137-163页
   ·氟化钙作为反应助剂第137-145页
     ·选择CaF_2 的依据第137-138页
     ·单一CaF_2作为添加剂时反应烧结体的密度和热导率的测试第138页
     ·氟化钙添加量对反应产物的密度和热导率的影响第138-140页
     ·单一氟化钙为助剂时的反应机理第140-142页
     ·单一CaF_2作为添加剂时反应烧结体的断口形貌第142-145页
   ·氧化钇作为反应助剂第145-151页
     ·选择Y_2O_3 的依据第145-146页
     ·单一Y_2O_3作为添加剂时反应烧结体的密度和热导率的测试第146页
     ·氧化钇添加量对反应产物的密度和热导率的影响第146-149页
     ·单一氧化钇为助剂时的反应机理第149-150页
     ·单一Y_2O_3作为添加剂时反应烧结体的断口形貌第150-151页
   ·CaF_2-Y_2O_3 作为复合反应助剂第151-155页
     ·CaF_2-Y_2O_3 作为复合助剂时反应烧结体的密度和热导率的测试第151-152页
     ·反应温度对反应烧结体的密度的影响第152-153页
     ·CaF_2-Y_2O_3 作为复合助剂时的反应机理第153-154页
     ·CaF_2-Y_2O_3 作为复合助剂时反应烧结体的断口形貌第154-155页
   ·CaF_2-YF_3 作为复合反应助剂第155-160页
     ·选择YF_3 的依据第155-156页
     ·CaF_2-YF_3 作为复合助剂时反应烧结体的密度和热导率的测试第156页
     ·反应温度对反应烧结体的密度的影响第156-158页
     ·CaF_2-YF_3 作为复合助剂时的反应机理第158-159页
     ·CaF_2-YF_3 作为复合助剂时反应烧结体的断口形貌第159-160页
   ·本章小结第160-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3页
第八章 结论第163-165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5-166页
致谢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厌氧发酵液的抗病防虫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下一篇:棕色固氮菌突变种(UW45、DJ54和DJ35)的缺失FeMoco钼铁蛋白的纯化、特性鉴定及结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