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1.1 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的历史 | 第8-9页 |
1.2 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的现状 | 第9-11页 |
2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简介 | 第11-14页 |
2.1 相关分析法 | 第11页 |
2.2 水均衡法 | 第11页 |
2.3 水文切割法 | 第11-12页 |
2.4 水文地质比拟法 | 第12页 |
2.5 水动力学法 | 第12-14页 |
2.5.1 解析法 | 第12页 |
2.5.2 电模拟法 | 第12-13页 |
2.5.3 数值法 | 第13-14页 |
3 伽辽金(Galerkin)有限元法 | 第14-27页 |
3.1 伽辽金有限元法原理 | 第14-15页 |
3.2 用剖分差值法构造基函数 | 第15-17页 |
3.3 多层结构含水层承压二维非稳定流伽辽金FEM方程及其解法 | 第17-22页 |
3.3.1 多层结构含水层中承压二维非稳定流伽辽金FEM方程 | 第17-19页 |
3.3.2 渗透矩阵的计算 | 第19页 |
3.3.3 贮水矩阵的计算 | 第19-20页 |
3.3.4 源汇项的计算 | 第20-21页 |
3.3.5 边界流量的计算 | 第21-22页 |
3.4 多层结构含水层潜水二维非稳定流伽辽金FEM方程及其解法 | 第22-26页 |
3.4.1 多层结构含水层中潜水二维非稳定流伽辽金FEM方程 | 第22-23页 |
3.4.2 导水矩阵的计算 | 第23-24页 |
3.4.3 贮水矩阵的计算 | 第24页 |
3.4.4 源汇项的计算 | 第24-25页 |
3.4.5 边界流量的计算 | 第25-26页 |
3.5 多层结构含水层系统的伽辽金FEM方程及其解法 | 第26页 |
3.6 有限元法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26-27页 |
4 可视化FEM自剖分技术 | 第27-32页 |
4.1 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FEM自剖分技术 | 第27-29页 |
4.1.1 映象法 | 第27页 |
4.1.2 波前法 | 第27-28页 |
4.1.3 单元剖分和结点编号的原则 | 第28-29页 |
4.2 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FEM自剖分技术的系统设计 | 第29-31页 |
4.2.1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 第29页 |
4.2.2 系统设计实现的方法 | 第29页 |
4.2.3 独特的驾驱式可视化功能的实现 | 第29-30页 |
4.2.4 系统结构图 | 第30-31页 |
4.3 开发的FEM自动剖分软件简介 | 第31-32页 |
5 喀什噶尔地下水资源评价 | 第32-46页 |
5.1 区域自然条件 | 第32-33页 |
5.1.1 交通位置与经济地理 | 第32页 |
5.1.2 地形 | 第32页 |
5.1.3 气象 | 第32-33页 |
5.1.4 水文 | 第33页 |
5.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3-36页 |
5.2.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33-34页 |
5.2.2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 | 第34-35页 |
5.2.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 | 第35页 |
5.2.4 含水层系统特征及富水性 | 第35-36页 |
5.2.5 地下水动态 | 第36页 |
5.3 地下水资源计算及评价 | 第36-41页 |
5.3.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36-37页 |
5.3.2 渗流数学模型及其求解 | 第37-39页 |
5.3.3 渗流数学模型的校正 | 第39-40页 |
5.3.4 现状条件下的水均衡分析 | 第40-41页 |
5.4 拟选开采方案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渗流状态的模拟预报 | 第41-46页 |
5.4.1 开采方案的设计 | 第41-44页 |
5.4.2 各开采方案下地下水渗流状态的预报 | 第44-46页 |
6 结论 | 第4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