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实时系统的建造 | 第9-10页 |
1.2 编程语言的选择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实时方法学的要素 | 第11-13页 |
2.1 建模语言 | 第11页 |
2.2 建模启发式 | 第11页 |
2.3 工作组织 | 第11-12页 |
2.4 约束之一—避免不连续现象的引入 | 第12页 |
2.5 约束之二—使用图形表示法 | 第12-13页 |
第三章 ROOM建模语言介绍 | 第13-33页 |
3.1 实时开发的特征 | 第13-16页 |
3.1.1 及时性 | 第13-14页 |
3.1.2 动态内部结构 | 第14页 |
3.1.3 反应性 | 第14页 |
3.1.4 并发性 | 第14-15页 |
3.1.5 分布性 | 第15页 |
3.1.6 处理复杂性的策略 | 第15-16页 |
3.1.6.1 抽象(ABSTRACTION) | 第15-16页 |
3.1.6.2 在实时开发中使用抽象的障碍 | 第16页 |
3.2 实时建模语言的关键元素 | 第16-21页 |
3.2.1 可操作的方法 | 第17-18页 |
3.2.1.1 语义和范围不连续现象的问题 | 第17页 |
3.2.1.2 可操作方法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3.2.2 一套阶段独立的建模抽象 | 第18页 |
3.2.3 对象模式 | 第18-21页 |
3.2.3.1 对象作为实例:抽象数据类型 | 第19页 |
3.2.3.2 对象作为软件机 | 第19页 |
3.2.3.3 对象作为逻辑机 | 第19页 |
3.2.3.4 对象封装 | 第19-20页 |
3.2.3.5 消息 | 第20页 |
3.2.3.6 类 | 第20页 |
3.2.3.7 继承 | 第20页 |
3.2.3.8 多重继承和包含 | 第20-21页 |
3.2.4 实时建模语言关键元素的总结 | 第21页 |
3.3 ROOM建模语言概观 | 第21-33页 |
3.3.1 一个简单的ROOM模型 | 第21-27页 |
3.3.1.1 参与者和参与者类 | 第22页 |
3.3.1.2 定义参与者的接口—消息、协议、协议类 | 第22-23页 |
3.3.1.3 定义参与者接口—端口 | 第23-24页 |
3.3.1.4 定义高级别参与者行为—ROOMCHARTS | 第24-25页 |
3.3.1.5 定义高级别参与者行为—触发器(TRIGGERS) | 第25页 |
3.3.1.6 定义高级别参与者行为—活动(ACTIONS) | 第25页 |
3.3.1.7 定义封装的参与者数据—数据类和扩展状态变量 | 第25-26页 |
3.3.1.8 定义消息数据 | 第26页 |
3.3.1.9 执行一个简单的ROOM模型 | 第26-27页 |
3.3.2 一个多参与者的层次ROOM模型 | 第27-33页 |
3.3.2.1 层次的参与者结构 | 第27-28页 |
3.3.2.2 参与者间的通讯—共轭和绑定 | 第28-29页 |
3.3.2.3 中继端口(RELAY PORT) | 第29页 |
3.3.2.4 内部端口(INTERNAL PORT) | 第29-30页 |
3.3.2.5 通过系统服务访问点通讯 | 第30-31页 |
3.3.2.6 层次状态和转移结构 | 第31-32页 |
3.3.2.7 模型执行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实现ROOM模型 | 第33-42页 |
4.1 ROOM虚拟机的体系结构 | 第33-35页 |
4.1.1 结构 | 第33-34页 |
4.1.2 服务系统 | 第34页 |
4.1.3 控制系统 | 第34-35页 |
4.2 把ROOM定义映射到实时环境 | 第35-42页 |
4.2.1 环境假定 | 第35页 |
4.2.2 实现高级别行为 | 第35-42页 |
4.2.2.1 方法 | 第35-37页 |
4.2.2.2 例子 | 第37-39页 |
4.2.2.3 FSM控制 | 第39页 |
4.2.2.4 消息处理 | 第39-41页 |
4.2.2.5 层次状态机接口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模型开发启发式 | 第42-53页 |
5.1 模型需求 | 第42-43页 |
5.2 建立系统和它的环境 | 第43-44页 |
5.2.1 捕获初始模型 | 第43页 |
5.2.2 定义ADMIN和USER协议类 | 第43-44页 |
5.2.3 捕获USER的行为 | 第44页 |
5.3 建立系统 | 第44-51页 |
5.3.1 定义TOP层系统参与者 | 第45页 |
5.3.2 检查TELEPHONE CALL剧本 | 第45-46页 |
5.3.3 建立PBX参与者 | 第46-47页 |
5.3.4 完成PBX结构 | 第47页 |
5.3.5 捕获行为 | 第47-49页 |
5.3.6 检验TELEPHONEHANDLER:执行模型 | 第49页 |
5.3.7 捕获其他行为 | 第49-50页 |
5.3.8 构造检验构件 | 第50-51页 |
5.3.9 检验结果 | 第51页 |
5.4 分布系统的障碍 | 第51-53页 |
第六章 SDH通讯系统建模实例 | 第53-58页 |
6.1 模型需求 | 第53-54页 |
6.2 建立系统 | 第54-58页 |
6.2.1 定义系统参与者 | 第54-55页 |
6.2.2 定义协议类 | 第55-56页 |
6.2.3 建立SC参与者 | 第56页 |
6.2.4 完成SC结构 | 第56-57页 |
6.2.5 捕获行为 | 第57页 |
6.2.6 检验模型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感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