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属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关系及品种鉴定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枇杷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 | 第10-11页 |
·枇杷的品种鉴定 | 第11-12页 |
·前人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枇杷的形态研究和核型分析 | 第12页 |
·同工酶分析与果树种质资源研究 | 第12-16页 |
·PCR-RFLP分析与植物系统学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38页 |
·材料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38页 |
·同工酶分析 | 第18-36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18-27页 |
·试材取样部位及提取缓冲液的筛选 | 第27-28页 |
·制胶上样及电泳 | 第28-29页 |
·染色 | 第29-32页 |
·凝胶拍照与保存 | 第32-33页 |
·结果记录整理与数据处理分析 | 第33-36页 |
·核酸分析 | 第36-38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6页 |
·总DNA提取与纯化 | 第36-37页 |
·PCR扩增及扩增产物检测 | 第37页 |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 第37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66页 |
·等位酶分析 | 第38-64页 |
·枇杷不同材料的基因型 | 第38页 |
·枇杷的遗传多样性 | 第38-51页 |
·同工酶多态性 | 第38-49页 |
·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9-51页 |
·枇杷的遗传结构 | 第51-53页 |
·枇杷属及普通枇杷种内的遗传分化 | 第51-52页 |
·种间及种内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 第52页 |
·居群聚类分析 | 第52-53页 |
·我国枇杷主要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现状 | 第53-56页 |
·枇杷品种鉴定与亲缘关系分析 | 第56-64页 |
·品种鉴定与亲缘关系分析 | 第56-63页 |
·人工杂种的亲本和后代亲缘关系分析 | 第63-64页 |
·叶绿体trnK基因的PCR-RFLP分析 | 第64-66页 |
4 讨论 | 第66-75页 |
·等位酶分析与枇杷的遗传多样性 | 第66-68页 |
·等位酶分析与枇杷的遗传多样性 | 第66-68页 |
·枇杷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 第68页 |
·再论大渡河枇杷的分类地位 | 第68-71页 |
·日本枇杷与中国枇杷的关系 | 第71-72页 |
·同工酶分析与枇杷品种鉴定 | 第72-73页 |
·等位酶分析的利弊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前景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图版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