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辅助若干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万寿菊、大黄、槐角、党参、毛尖及有效成分简介 | 第10-14页 |
·万寿菊与叶黄素 | 第10-12页 |
·大黄及总蒽醌 | 第12页 |
·槐角及总黄酮 | 第12-13页 |
·党参及其多糖 | 第13页 |
·儿茶素 | 第13-14页 |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 第14-18页 |
·萃取法 | 第14页 |
·破碎法 | 第14页 |
·吸附分离和超滤法 | 第14-15页 |
·微波辅助提取法 | 第15页 |
·超声提取法 | 第15页 |
·高效色谱分析法 | 第15页 |
·超临界 CO2萃取法 | 第15-16页 |
·生物转化法 | 第16页 |
·酶辅助提取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酶辅助万寿菊中叶黄素酯的提取研究 | 第19-28页 |
·叶黄素酯提取工艺研究 | 第19-21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工艺流程 | 第20页 |
·操作方法 | 第20页 |
·样品的测定(AOAC 法) | 第20-21页 |
·响应曲面设计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酶处理对万寿菊颗粒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21页 |
·提取方法效果比较 | 第21-22页 |
·溶剂预处理比较 | 第22页 |
·单因素实验分析 | 第22-24页 |
·响应曲面分析方案及结果 | 第24-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酶辅助大黄总蒽醌的提取研究 | 第28-36页 |
·大黄中总蒽醌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8-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工艺路线 | 第29页 |
·操作方法 | 第29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30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30页 |
·响应曲面设计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0-31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31-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第4章 酶辅助槐角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 第36-43页 |
·槐角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36-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工艺路线 | 第36页 |
·具体实验 | 第36页 |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6-37页 |
·总黄酮提取率的计算 | 第37页 |
·响应曲面实验设计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单因素实验分析 | 第37-39页 |
·响应曲面分析方案及结果 | 第39-41页 |
·最佳工艺与检验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第5章 酶辅助应用于毛尖儿茶素的提取研究 | 第43-49页 |
·儿茶素的提取工业研究 | 第43-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具体实验 | 第43页 |
·儿茶素含量的测量 | 第43-44页 |
·响应曲面设计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44-45页 |
·响应曲面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第6章 酶辅助党参多糖的提取研究 | 第49-52页 |
·实验设计 | 第49-50页 |
·实验工艺及具体实施方法 | 第49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9-50页 |
·实验与讨论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第7章 高纯度叶黄素的制备 | 第52-55页 |
·实验设计 | 第52-53页 |
·重结晶法 | 第52-53页 |
·柱层析法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5页 |
·皂化过程中碱液的加入 | 第53-54页 |
·重结晶与柱层析比较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