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安徽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致谢第9-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国内外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发展现状第16-18页
     ·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第16-17页
     ·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第17-18页
   ·国内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第18页
     ·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存在不足第18-19页
     ·国内生态省建设理论研究状况第19-20页
   ·选题意义第20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20-21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安徽生态省建设现状第22-27页
   ·安徽省自然环境概况第22-24页
     ·地理位置第22页
     ·地质和地形地貌第22页
     ·气候第22页
     ·水文水系第22-23页
     ·土壤第23页
     ·生物第23页
     ·生态环境第23-24页
   ·安徽省社会经济概况第24-25页
     ·社会人口第24页
     ·社会经济第24-25页
   ·安徽生态省建设规划概述第25页
     ·生态省建设的总目标第25页
     ·生态省建设的主要任务第25页
     ·生态省建设的基本步骤第25页
   ·安徽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安徽生态省建设取得的成绩第25-26页
     ·安徽生态省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第三章 安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7-33页
   ·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7-28页
     ·科学性原则第27页
     ·整体完备性原则第27页
     ·区域性原则第27页
     ·可操作性原则第27-28页
     ·层次性原则第28页
     ·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性原则第28页
   ·安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33页
     ·现有的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第28-29页
     ·安徽省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第29-30页
     ·安徽省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构成说明第30-33页
第四章 安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预测值第33-48页
   ·预测方法第33页
   ·灰色预测模型第33-34页
     ·模型精度检验第33-34页
   ·回归分析法第34页
   ·预测结果统计第34-48页
第五章 安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8-58页
   ·赋权方法概述第48-50页
     ·主观赋权法第48-49页
     ·客观赋权法第49-50页
     ·综合赋权法第50页
   ·安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0-58页
     ·层次分析赋权法结果第51-52页
     ·CRITIC 赋权法结果第52-55页
     ·基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方法确定安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评价权重第55-58页
第六章 安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第58-78页
   ·综合评价指数分级标准第58-59页
   ·评价方法概述第59-62页
     ·综合指数评价法第59-60页
     ·模糊集理论方法第60页
     ·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第60-61页
     ·数理统计方法第61页
     ·物元分析理论方法第61页
     ·其它方法第61-62页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安徽生态省建设评价第62-72页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第62-63页
     ·主成分评价模型的构建第63-64页
     ·安徽生态省建设评价第64-72页
   ·基于TOPSIS 方法安徽生态省建设评价第72-77页
     ·TOPSIS 方法原理第72-73页
     ·TOPSIS 模型的建立第73-74页
     ·安徽生态省建设评价第74-77页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77-7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研究结论第78页
   ·研究的不足第78-79页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研究
下一篇:绿色化学途径合成硒化物半导体量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