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经堂教育的网络空间建构--以新浪SHOW为个案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0页 |
| ·研究缘起 | 第7页 |
| ·问题意识 | 第7-9页 |
|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参与式观察 | 第10-11页 |
| ·深度访谈法 | 第11页 |
| ·分析工具 | 第11-12页 |
| ·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20页 |
| 引言 | 第20-24页 |
| 第二章 空间组织:阿訇的网络理想 | 第24-36页 |
| ·尔萨与《LSZHKT》 | 第25-29页 |
| ·管理会议及主麻夜话 | 第29-32页 |
| ·分裂与转移 | 第32-36页 |
| 第三章 空间传播:从神职者到知识人 | 第36-44页 |
| ·从教长到教师 | 第36-40页 |
| ·假期教师 | 第40-41页 |
| ·兼职教师 | 第41-44页 |
| 第四章 空间互动:现实中的个体在匿名下狂欢 | 第44-49页 |
| ·一号多人和一人多号 | 第44-48页 |
| ·经堂语向阿语的转变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身份转换与经堂教育的网络空间建构 | 第49-55页 |
| ·实体与虚拟的相互作用 | 第50-51页 |
| ·传统舆论领袖的失落 | 第51-52页 |
| ·回族经堂教育网络空间的困境 | 第52-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1. 书目 | 第55页 |
| 2. 期刊 | 第55-57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