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P2P系统容错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7页 |
·P2P 技术的兴起 | 第12-14页 |
·P2P 系统的分类 | 第14-16页 |
·P2P 技术面临的挑战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结构化P2P 系统容错技术概述 | 第20-30页 |
·结构化P2P 容错问题的产生和相关定义 | 第20-21页 |
·结构化P2P 容错问题产生 | 第20页 |
·结构化P2P 容错问题相关定义 | 第20-21页 |
·结构化P2P 系统容错技术分类 | 第21-23页 |
·容错基本方法 | 第21-22页 |
·容错修复技术 | 第22页 |
·冗余方法 | 第22-23页 |
·容错评估技术 | 第23页 |
·结构化P2P 容错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P2P 系统动态性的测量和分析 | 第23-25页 |
·冗余备份 | 第25-26页 |
·周期性检测和失效恢复 | 第26-27页 |
·结点大量失效与网络分割 | 第27-28页 |
·容错P2P 拓扑结构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P2P 系统结点可靠性评估模型 | 第30-41页 |
·研究背景 | 第30-31页 |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简介 | 第31-34页 |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第31-33页 |
·BP 算法概述 | 第33-34页 |
·评估模型的设计 | 第34-40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6-37页 |
·隐含层确定 | 第37页 |
·可靠度评估模型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P2P 结点可靠性评估模型实现与测试 | 第41-50页 |
·实验环境及训练样本提取 | 第41-44页 |
·实验环境 | 第41页 |
·模块设计 | 第41-42页 |
·训练样本提取 | 第42-43页 |
·训练样本数据处理模块 | 第43-44页 |
·模型参数设置 | 第44-45页 |
·模型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测试样本提取 | 第45-46页 |
·测试样本数据处理 | 第46页 |
·测试模块设计 | 第46-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簇备份的结构化P2P 系统容错机制 | 第50-65页 |
·研究背景 | 第50-53页 |
·P2P 系统健壮性要求 | 第50-51页 |
·结构化P2P 系统FissionE | 第51-53页 |
·基于簇备份的结构化P2P 系统机制——RSFE | 第53-61页 |
·结点命名与拓扑构造 | 第54-55页 |
·消息路由 | 第55-56页 |
·资源命名与发布 | 第56页 |
·动态维护 | 第56-61页 |
·实验评估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工作总结 | 第65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