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信息战:操纵思想的艺术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选题来源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7页 |
·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精神、心理、思想、意识 | 第18-19页 |
·操纵主体与认知主体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信息、信息战、精神信息战 | 第21-34页 |
·从信息到信息战 | 第21-27页 |
·信息的物、意二象性 | 第21-23页 |
·信息在人类战争中的应用 | 第23-27页 |
·精神信息战模型 | 第27-29页 |
·精神信息战在战争中的地位 | 第29-31页 |
·操纵思想的内涵与定位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操纵思想的机理 | 第34-43页 |
·操纵思想的本体论解释 | 第34-37页 |
·信息是操纵思想的媒介 | 第34-35页 |
·信息对意识的作用 | 第35-37页 |
·操纵思想的认识论解释 | 第37-43页 |
·操纵对象的主客体二重性 | 第37-38页 |
·主体适应能力 | 第38-40页 |
·认识的相对性 | 第40-43页 |
第四章 操纵思想的诱因 | 第43-52页 |
·技术因素 | 第43-48页 |
·精神信息技术 | 第43-45页 |
·物质信息技术 | 第45-48页 |
·人才因素 | 第48-49页 |
·政治因素 | 第49-50页 |
·经济因素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操纵思想的途径 | 第52-67页 |
·操纵注意 | 第52-56页 |
·注意的特征 | 第52-54页 |
·注意的操纵方法 | 第54-56页 |
·操纵感知 | 第56-60页 |
·感知的特征 | 第56-58页 |
·感知的操纵方法 | 第58-60页 |
·操纵记忆 | 第60-63页 |
·记忆的特征 | 第60-61页 |
·记忆的操纵方法 | 第61-63页 |
·操纵思维 | 第63-67页 |
·思维的特征 | 第63-64页 |
·思维的操纵方法 | 第64-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