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候学论文--气候资料论文--统计方法、整理方法论文

祁连山区近40α来降水特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1页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9页
   ·研究进展第9-19页
     ·地形物理效应第9-11页
     ·地形降水机制第11-12页
     ·影响降水的地形因子第12-14页
     ·不同地形降水研究第14-16页
     ·地形对天气系统的影响第16-19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第21-27页
   ·资料第21-22页
     ·站点资料第21页
     ·数目年轮资料第21-22页
   ·方法第22-27页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22-23页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23页
     ·降水规律的研究方法平滑趋势分析方法第23-24页
     ·线性趋势分析方法第24页
     ·小波分析方法第24-25页
     ·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第25页
     ·降水重建方法第25-27页
第三章 西北地区降水特征分析第27-39页
   ·西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第27-32页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第29-30页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第30-32页
   ·六个区域年降水分析第32-37页
     ·降水的周期第32-34页
     ·降水的年代纪变化和突变检测第34-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祁连山区降水的特征分析第39-46页
   ·降水的空间分布第39-41页
   ·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第41-45页
     ·降水年纪变化特征第41-42页
     ·降水的日变化第42-44页
     ·强降水日数的变化特征第44-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祁连山区200年降水序列的建立第46-49页
   ·树轮宽度对降水量的响应第46-47页
   ·降水量重建和检验第47页
     ·方程的重建第47页
     ·重建方程的检验第47页
   ·重建序列的特征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2页
   ·主要结论第49-50页
   ·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在研期间学习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常规气象资料计算的中国大陆土壤湿度的特征研究
下一篇:城市冠层参数化在WRF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