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疲劳能量理论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第12-25页 |
| ·疲劳能量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 ·疲劳能量耗散理论中能量的分布 | 第15-19页 |
| ·能耗机理研究 | 第19-22页 |
| ·疲劳寿命预测能量方法研究 | 第22-24页 |
| ·疲劳过程中的热耗散及温度场研究 | 第24-25页 |
| ·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2章 疲劳损伤过程中的能量耗散 | 第27-35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金属疲劳过程中的能量耗散状况 | 第27-28页 |
| ·疲劳损伤过程中的能耗控制方程 | 第28-31页 |
| ·能量分布方程 | 第28页 |
| ·热传导方程 | 第28-29页 |
| ·热传导方程的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 ·控制方程 | 第30-31页 |
| ·疲劳过程中热耗散的微观原因 | 第31-33页 |
| ·费米能 | 第31-32页 |
| ·疲劳过程中热耗散的微观原因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 低周疲劳能量耗散试验分析 | 第35-59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试验方法简介 | 第35-42页 |
| ·红外测温原理 | 第35-36页 |
| ·红外热像技术在疲劳方面的应用 | 第36页 |
| ·试验方案设计及参数选择 | 第36-42页 |
| ·纯铜低周等幅疲劳试验 | 第42-47页 |
| ·循环迟滞回线 | 第42-43页 |
| ·循环硬化/软化现象与循环滞回能 | 第43-45页 |
| ·累积塑性应变能 | 第45-47页 |
| ·循环加载过程中温场和表面显微形貌的变化 | 第47-57页 |
| ·光滑试样疲劳过程中温度和温场的变化 | 第47-52页 |
| ·光滑试样疲劳过程中表观显微形貌的变化 | 第52-53页 |
| ·缺口试样疲劳过程中温度和温场的变化 | 第53-55页 |
| ·缺口试样疲劳过程中表面显微形貌的变化 | 第55-56页 |
| ·试样形状对瞬断时试样表面温场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9页 |
| 第4章 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 | 第59-72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低周疲劳过程的能量耗散规律 | 第59-62页 |
| ·低周疲劳过程中循环滞回能和累积塑性应变能的规律研究 | 第59-61页 |
| ·低周疲劳过程中试样温度演变规律 | 第61-62页 |
| ·低周疲劳寿命预测能量模型 | 第62-71页 |
| ·目前研究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能量模型 | 第62-63页 |
| ·本文中应用的与热耗散过程有关的数学方程的推导 | 第63-69页 |
| ·相关资料和实验数据 | 第69-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