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形态学论文--植物胚胎学(植物发生学)论文--种子植物花粉论文

Ca2+及其拮抗剂对二乔玉兰花粉萌发的影响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21页
 1 细胞内钙的存在形式第8页
 2 花粉及花粉管中CA~(2+) 的分布第8-9页
 3 CA~(~(2+) ) 的测定方法第9-11页
   ·Ca~(2+) 荧光指示剂法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第9-10页
   ·焦锑酸钾沉淀法第10-11页
   ·膜片钳技术第11页
 4 花粉萌发的影响因素第11-13页
   ·硼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作用第11页
   ·Ca~(2+) 及Ca~(2+) 通道抑制剂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第11-13页
 5 植物细胞中CA~(2+) 信号转导研究进展第13-17页
   ·Ca~(2+) 的时空多样性第13-14页
   ·Ca~(2+) 信号靶蛋白第14-15页
   ·Ca~(2+) 通道第15-17页
   ·花粉管生长发育的Ca~(2+) 信号第17页
 6 花粉的超低温保存第17-20页
   ·花粉活力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花粉保存的重要意义第18页
   ·花粉超低温保存的步骤第18-19页
   ·花粉活力的检测第19-20页
 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Ca~(2+) 及Ca~(2+) 拮抗剂对二乔玉兰花粉萌发的影响第21-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实验材料第21页
   ·实验方法第21-2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2-29页
   ·不同硼酸浓度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第22-23页
   ·花粉在不同Ca~(2+) 浓度水平下的萌发情况第23-24页
   ·不同镧离子浓度水平下花粉萌发的情况第24-25页
   ·外源Ca~(2+) 对不同镧离子浓度水平下花粉萌发的影响第25-27页
   ·花粉在不同铝离子浓度水平下的萌发情况第27-28页
   ·有外源Ca~(2+) 时不同铝离子浓度水平下的花粉萌发情况第28-29页
 3 讨论第29-34页
   ·硼酸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第29页
   ·Ca~(2+) 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第29-30页
   ·镧离子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第30页
   ·铝离子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第30-31页
   ·Ca~(2+) 对Ca~(2+) 通道抑制剂的拮抗作用第31-34页
第三章 二乔玉兰花粉萌发过程中胞质游离CA~(2+) 的分布第34-5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4-36页
   ·实验材料、试剂与器材第34-35页
   ·实验方法第35-36页
 2 实验结果第36-47页
   ·不同层面萌发花粉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分布第36-38页
   ·不同硼酸浓度水平下花粉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分布第38-39页
   ·不同Ca~(2+) 浓度水平下萌发花粉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分布第39-41页
   ·不同镧离子浓度水平下萌发花粉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第41-42页
   ·外源Ca~(2+) 对不同镧离子浓度水平下花粉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2-43页
   ·不同铝离子浓度水平下花粉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第43-45页
   ·外源Ca~(2+) 对不同铝离子浓度水平下花粉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5-46页
   ·外源 Ca~(2+) 对不同金属离子处理下萌发花粉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影响效应第46-47页
 3 讨论第47-50页
   ·硼酸对花粉及花粉管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7-48页
   ·外源Ca~(2+) 对花粉及花粉管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8页
   ·镧离子对花粉及花粉管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8页
   ·铝离子对花粉及花粉管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8-49页
   ·Ca~(2+) 对Ca~(2+) 通道抑制剂拮抗作用引起的胞质游离Ca~(2+) 荧光强度变化第49-50页
第四章 二乔玉兰花粉的超低温保存及活力测定第50-5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0-51页
   ·实验材料第50页
   ·实验方法第50-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55页
   ·干燥处理对花粉含水量的影响第51页
   ·不同含水量及不同保存时间下的花粉活力情况第51-55页
 3 讨论第55-57页
   ·储存时间对花粉萌发力的影响第55页
   ·含水量对花粉萌发力的影响第55-57页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第57-58页
 1 小结第57页
 2 创新第57页
 3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螺旋藻变异株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下一篇:长筒石蒜叶片发育生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