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研究动机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杜牧女性题材作品的文本研究 | 第9-20页 |
第一节 杜牧女性题材作品的创作经历 | 第9-12页 |
一、及第前后以及八年幕吏岁月 | 第9-11页 |
二、两任朝官和再寓扬、宣二州 | 第11页 |
三、徙转黄州、池州和睦州 | 第11-12页 |
四、一麾出守及终官中书舍人 | 第12页 |
第二节 杜牧的女性题材作品的客体选择和主体角色扮演 | 第12-20页 |
一、婚姻、家庭伦理内的女性客体 | 第12-13页 |
二、婚姻、家庭伦理外的女性客体 | 第13-16页 |
三、主客体模糊的闺怨、宫辞 | 第16-18页 |
四、历史人物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杜牧女性题材作品的艺术特色 | 第20-32页 |
第一节 杜牧女性题材作品的“史化”题材特色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杜牧女性题材作品的修辞艺术 | 第21-28页 |
一、杜牧女性题材作品独具韵采的艺术美 | 第21-23页 |
二、杜牧女性题材作品别具特色的构思和诗法 | 第23-28页 |
第三节 杜牧女性题材作品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 第28-32页 |
第三章 杜牧女性题材作品的文化意义 | 第32-37页 |
第一节 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 | 第32-33页 |
一、斗草 | 第32页 |
二、当垆酒家女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唐代女性感情生活中的“离’、“弃”问题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杜牧女性题材作品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 第34-35页 |
一、宫女制度下的女性命运 | 第34页 |
二、歌妓的命运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杜牧女性诗题材作品对唐代审美流变、音乐舞蹈艺术的关注 | 第35-37页 |
一、对唐代审美流变的关注 | 第35页 |
二、音乐舞蹈艺术的关注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杜牧的女性观 | 第37-41页 |
第一节 人本主义的女性观——肯定女性的自我情感和个体价值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平等的女性观:不以出身论贵贱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唐代世风影响下基于审美功能的女性观——以家庭、婚姻伦理外的女性客体为中心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