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观规划建设对策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对象范围及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对象范围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景观规划概述 | 第16-21页 |
| ·景观规划理念概述 | 第16-18页 |
| ·景观的含义 | 第16页 |
| ·景观规划的含义 | 第16-18页 |
| ·国内外景观规划理念的发展 | 第18-21页 |
| ·基于空间美学与视觉艺术的城市景观规划思想 | 第18页 |
| ·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景观规划思想 | 第18-19页 |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规划思想 | 第19-21页 |
| 3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观规划建设概况 | 第21-33页 |
|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概况 | 第21-22页 |
| ·发展历史 | 第21页 |
| ·现状情况 | 第21-22页 |
| ·开发区景观格局分析 | 第22-31页 |
| ·功能分区 | 第23-24页 |
| ·道路绿化景观 | 第24-25页 |
| ·河渠水系景观 | 第25-27页 |
| ·沿江滨水景观 | 第27页 |
| ·公园、广场 | 第27-29页 |
| ·标志物 | 第29页 |
| ·人口增长及居住现状分布 | 第29-31页 |
|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观发展趋势及要求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4 开发区景观规划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4页 |
| ·与现行开发区机制不匹配 | 第33-34页 |
| ·现行开发区形成机制由造区转向造城 | 第33页 |
| ·开发区景观规划难以到达城区的要求 | 第33-34页 |
| ·开发区景观规划体系本身存在问题 | 第34-38页 |
| ·开发区景观规划的定位不清 | 第34页 |
| ·景观规划未能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34-36页 |
| ·自然水景利用不当 | 第36页 |
| ·景观规划中缺乏人文内涵 | 第36-38页 |
| ·开发区景观建设中的问题 | 第38-40页 |
| ·规划设计阶段遗留的问题 | 第38页 |
| ·设计与施工脱节 | 第38-39页 |
| ·施工过程需要质量监管 | 第39-40页 |
| ·景观维护管理中的问题 | 第40-44页 |
| ·对开发区景观管理缺乏重视 | 第40页 |
| ·缺乏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 | 第40-41页 |
| ·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机制 | 第41页 |
| ·具体维护工程中的问题 | 第41-44页 |
| 5 建议和对策 | 第44-59页 |
| ·建立符合开发区定位的景观规划 | 第44-45页 |
| ·明确景观规划目标 清晰定位 | 第44页 |
| ·衔接好开发区景观规划与开发区造城之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 ·构建科学的开发区景观规划体系 | 第45-52页 |
| ·构建合理的生态景观格局 | 第45-47页 |
| ·因地制宜地规划下沙道路景观 | 第47-49页 |
| ·建立具有湿地特色的下沙生态水系景观 | 第49-51页 |
| ·增加开发区人文内涵 | 第51-52页 |
| ·注重工程施工质量 | 第52-55页 |
| ·前期设计阶段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 | 第52-54页 |
| ·重视施工阶段中的质量控制 | 第54-55页 |
| ·工程管理的其他建议 | 第55-59页 |
| ·构建景观规划建设法规体系 | 第55-56页 |
| ·强化公众参与制度 | 第56-57页 |
| ·深化绿化维护管理机制 | 第57-58页 |
|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 第58-59页 |
| 结语 | 第59-60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