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1、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2、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3、本文所探讨的问题、主要立论和创新观点 | 第10-12页 |
4、核心概念之界定 | 第12-14页 |
5、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6、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地方政府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 | 第16-24页 |
第一节 行业协会的特征和角色定位 | 第16-19页 |
1、行业协会的特征 | 第16-17页 |
2、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 | 第17-19页 |
第二节 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 | 第19-21页 |
1、"四模式"理论 | 第19页 |
2、"三模式"理论 | 第19-20页 |
3、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模式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公民社会与法团主义 | 第21-24页 |
1、国家社会关系的模型:从二分模型到三分模型 | 第21-22页 |
2、多元主义和法团主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管理行业协会的现状、职能和缺陷 | 第24-33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管理行业协会的现状 | 第24-26页 |
1、温州行业协会基本状况 | 第24页 |
2、温州行业协会发展的背景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管理行业协会的职能 | 第26-30页 |
1、有关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政策法律规定 | 第26-27页 |
2、地方政府管理行业协会的做法 | 第27-30页 |
第三节 地方政府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缺陷 | 第30-33页 |
1、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 第30页 |
2、部门职责不清 | 第30-31页 |
3、协会布局不合理 | 第31-32页 |
4、政策不统一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否需要设置业务主管机构的争论 | 第33-50页 |
第一节 设置业务主管机构的必要性研究 | 第33-44页 |
1、设置业务主管机构的异议 | 第33-34页 |
2、与西方国家的比较 | 第34-35页 |
3、国内无业务主管机构的尝试 | 第35-36页 |
4、是否设置业务主管机构的影响因素——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 | 第36-39页 |
5、经济人的理性思考: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对协会业务主管机构的权衡 | 第39-44页 |
第二节 业务主管机构的主体选择 | 第44-48页 |
1、业务主管机构间的博弈 | 第44-46页 |
2、统一业务主管机构的尝试:上海、鞍山等地的管理体制创新 | 第46-48页 |
第三节 政府部门对行业协会的管理方式 | 第48-50页 |
1、制度方面的不足 | 第48页 |
2、主要管理方式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政府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 第50-59页 |
第一节 完善法律政策体系 | 第50-53页 |
1、国家应尽早出台"行业协会法" | 第50-51页 |
2、加强地方立法 | 第51-52页 |
3、完善业务主管机构制度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建立政府与协会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 第53-56页 |
1、建立平等合作关系的意义 | 第53页 |
2、建立平等合作的工作机制 | 第53-54页 |
3、提高行业协会的合作能力 | 第54-56页 |
第三节 转变政府管理行业协会的方式 | 第56-59页 |
1、从监管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 | 第56-57页 |
2、从布置任务向购买服务转变 | 第57页 |
3、从审批方式向评价激励方式转变 | 第57-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