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泰安市区大气污染现状分析 | 第14页 |
·环境容量测算 | 第14页 |
·提出大气污染控制对策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仪器 | 第15页 |
·监测仪器 | 第15页 |
·玻璃仪器 | 第15页 |
·仪器检定 | 第15页 |
·实验药品、试剂 | 第15页 |
·监测方法 | 第15-17页 |
·SO_2监测 | 第15-16页 |
·NO_2监测 | 第16-17页 |
·TSP和PM_(10)监测 | 第17页 |
·硫酸盐化速率监测 | 第17页 |
·实验人员 | 第17-18页 |
·实验场所 | 第18页 |
·大气综合质量评价方法 | 第18-21页 |
·综合污染系数法 | 第18页 |
·大气综合质量积分评价法 | 第18页 |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法 | 第18-20页 |
·空气污染指数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3 城市概况 | 第21-28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1-27页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气候特征 | 第21-25页 |
·土地资源 | 第25-26页 |
·水资源 | 第26页 |
·旅游资源 | 第26-27页 |
·社会环境概况 | 第27-28页 |
·行政区划 | 第27页 |
·综合实力 | 第27页 |
·城市建设 | 第27页 |
·文化概况 | 第27-28页 |
4 泰安市区大气污染现状分析 | 第28-37页 |
·空气质量现状与污染因素分析 | 第28-35页 |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 第28-31页 |
·污染因素分析 | 第31-35页 |
·“创模”指标要求与大气质量现状差距分析 | 第35-36页 |
·已达到要求项目 | 第36页 |
·未达到要求项目 | 第36页 |
·大气环境容量 | 第36-37页 |
·测算方法 | 第36页 |
·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 第36-37页 |
5 大气污染控制对策 | 第37-51页 |
·城市布局规划和城市大气功能区划 | 第37-38页 |
·产业结构调整 | 第38-39页 |
·电力蒸汽 | 第38页 |
·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 第38-39页 |
·清洁能源利用与燃煤污染控制 | 第39-46页 |
·提高燃气普及率 | 第39-40页 |
·煤炭洁净利用 | 第40页 |
·推广应用除尘脱硫技术 | 第40-41页 |
·取缔小型燃煤锅炉,强化大气面源污染控制 | 第41-45页 |
·建立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简称禁燃区) | 第45-46页 |
·烟尘控制区 | 第46页 |
·实施生态恢复工程,控制开放源污染 | 第46页 |
·大气主要污染物源解析 | 第46页 |
·对策 | 第46页 |
·交通污染控制 | 第46-47页 |
·重点工程项目 | 第47-48页 |
·对策实施保障 | 第48-51页 |
·组织领导体系 | 第48-50页 |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 | 第48-49页 |
·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建立奖惩与考核制度 | 第49-50页 |
·法规政策体系 | 第50页 |
·法制体系 | 第50页 |
·政策体系 | 第50页 |
·监督管理体系 | 第50-51页 |
·建立重点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提高监督能力 | 第50-51页 |
·加强执法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 第51页 |
·建立公众监督机制 | 第51页 |
6 结论 | 第51-52页 |
7 讨论 | 第52-54页 |
8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9 附录 | 第57-59页 |
10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