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可转换公司债赎回权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2页
1. 前言第12-22页
   ·文献综述第12-19页
     ·可转债的界定及制度优势第12-13页
     ·可转债赎回权的界定、功能及赎回策略第13-16页
     ·可赎回转债发行公司、原股东及投资者的利益分析第16-18页
     ·赎回权对可转债发行公司、原股东及投资者利益的影响第18页
     ·小结第18-19页
   ·研究背景及动机第19-20页
   ·研究方法与意义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论文架构第21-22页
2. 可转换公司债概论第22-33页
   ·可转换公司债的界定及类别第22-25页
     ·可转债的界定第22-23页
     ·可转债条款分析第23-25页
   ·可转债的类别第25-26页
   ·可转换公司债的演进路径第26-30页
     ·可转债在发达国家的演进第27-28页
     ·可转债在中国的发展第28-30页
   ·可转债的混合证券特性及制度优势第30-33页
     ·可转债的混合证券特性分析第30-31页
     ·可转债的制度优势第31-33页
3. 可转债赎回权的界定与权利属性的法理分析第33-42页
   ·赎回权的界定与功能分析第33-37页
     ·赎回权的界定第33-35页
     ·赎回权的功能分析第35-37页
   ·赎回权的权利属性第37-39页
     ·特殊的买入期权第37页
     ·结束债权债务关系的强制性第37-38页
     ·对投资者收益的限制性第38页
     ·发行公司的可选择性第38-39页
     ·保护发行公司利益的倾向性第39页
   ·赎回权对可转债价值的影响第39-42页
4. 可赎回转债的利益冲突与制衡—以法律经济学为视角第42-53页
   ·可赎回转债发行公司、原股东及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分析第43-49页
     ·发行公司原股东的风险-收益分析第44-45页
     ·发行公司的风险-收益分析第45-47页
     ·投资者的风险-收益益分析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可转债赎回权的博弈焦点——赎回策略第49-53页
     ·赎回策略的决定权第49页
     ·最佳赎回策略的理论探讨第49-51页
     ·推迟赎回的原因第51-53页
5. 中国可转债赎回权制度的现状、问题及构建第53-60页
   ·中国赎回权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第53-56页
     ·中国可转债赎回权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第53-55页
     ·亟待解决的问题第55-56页
   ·中国赎回权制度的构建第56-60页
     ·适当放宽对可转债期限的限制第56-57页
     ·解除对赎回方式的限制第57页
     ·规范不同类型的赎回权第57页
     ·规范赎回提示制度第57-58页
     ·重视特别赎回权的作用第58-59页
     ·解除对可赎回期的硬性限制第59-60页
6.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附录第66-69页
后记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票据无因性制度研究
下一篇: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防范机制的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