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

城市游憩型绿道的选线研究--以上海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页
   ·研究对象与目的第11-12页
   ·研究范围与方法第12-14页
     ·研究范围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研究框架第14-15页
第2章 概念综述第15-21页
   ·游憩的概念第15页
   ·绿道的概念第15-17页
     ·绿道的定义第15-16页
     ·绿道的分类第16-17页
   ·城市游憩型绿道概念第17-20页
     ·城市游憩型绿道的定义第17-18页
     ·城市游憩型绿道的功能第18-19页
     ·城市游憩型绿道的分类第19-20页
   ·城市游憩型绿道的构成要素第20-21页
     ·游憩要素第20页
     ·生态要素第20页
     ·交通要素第20-21页
第3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综述第21-39页
   ·国内外理论研究第21-25页
     ·国外理论研究第21-23页
     ·国内理论研究第23-25页
   ·国外相关实践第25-36页
     ·新加坡公园联接道第27-30页
     ·日木筑波科学城绿道系统第30-32页
     ·美国纽约/曼哈顿城市绿道第32-35页
     ·葡萄牙 Tomar城市绿道第35-36页
   ·小结第36-39页
     ·政策法规与机构完善第36页
     ·建设观念及教育宣传普及第36页
     ·建设方法和途径明确第36-39页
第4章 城市游憩型绿道的选线方法第39-59页
   ·方法基础第39-40页
     ·适宜性分析第39-40页
     ·AHP法第40页
   ·选线指标因子选取第40-54页
     ·指标定义及选取原则第40-41页
     ·游憩资源评价指标第41-48页
     ·连接路径评价指标第48-54页
   ·因子权重第54-58页
     ·游憩资源指标因子权重第54-56页
     ·连接路径指标因子权重第56-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城市游憩型绿道选线方法的应用——上海城市游憩型绿道的选线第59-81页
   ·游憩资源分析评价第59-63页
     ·自然游憩资源分析评价第59-61页
     ·人文游憩资源分析和评价第61-63页
   ·相关的线形连接资源现状分析第63-68页
     ·河流第63页
     ·历史风貌保护道路和特色道路第63-65页
     ·其他交通道路第65-68页
   ·上海城市游憩型绿道线路的选取第68-74页
     ·路段的分级挑选第68-71页
     ·游憩型绿道网络的形成第71-74页
   ·上海城市游憩型绿道设计的设想第74-81页
     ·滨河游憩型绿道第74-76页
     ·历史游憩型绿道第76-79页
     ·一般交通游憩型绿道第79-81页
第6章 结论和后续研究第81-83页
   ·结论第81-82页
   ·后续研究第82-83页
致谢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附录1 研究范围内主要自然游憩资源评价表第89-93页
附录2 研究范围内主要人文游憩资源评价表第93-99页
附录3 研究范围内主要连接路径评价表第99-109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大都市拓展与地方发展的协调问题--以广州“南拓”战略为例
下一篇: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