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导言 | 第11-16页 |
|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正确方向的需要 | 第12页 |
| ·坚持社会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主体地位的需要 | 第12-13页 |
| ·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需要 | 第13页 |
| ·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学科体系的需要 | 第13页 |
|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思路 | 第13-16页 |
| 2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条件 | 第16-22页 |
|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6-18页 |
| ·继承和发展马恩的经济伦理思想 | 第16-17页 |
| ·借鉴和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伦理思想 | 第17-18页 |
|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 第18-22页 |
| ·小资产阶级的经济成分占有优势 | 第19-20页 |
| ·无产阶级政权在政治上得到巩固 | 第20页 |
| ·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想占据主流 | 第20-22页 |
| 3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43页 |
|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生产伦理思想 | 第22-29页 |
| ·满足工农群众的需要是生产的目的 | 第22-24页 |
| ·发展有利于恢复大工业的多种生产方式 | 第24-26页 |
| ·严格的社会主义纪律是生产的保证 | 第26-27页 |
| ·利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是生产的手段 | 第27-29页 |
|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交换伦理思想 | 第29-35页 |
| ·商品交换是巩固工农经济联盟的合理方式 | 第29-31页 |
| ·商品交换是利用国外资本主义的正当手段 | 第31-33页 |
| ·商品交换必须接受无产阶级监督和调节 | 第33-35页 |
|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分配伦理思想 | 第35-40页 |
| ·允许资本、管理和技术参与分配 | 第35-37页 |
| ·允许农民按股分红 | 第37-38页 |
| ·鼓励实行奖励制度 | 第38-40页 |
|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消费伦理思想 | 第40-43页 |
| ·全体人民平等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 | 第40-41页 |
| ·全力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 | 第41-42页 |
| ·倡导节俭的消费观 | 第42-43页 |
| 4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43-50页 |
|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伦理思想的实践意义 | 第43-49页 |
|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第43-44页 |
|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第44-45页 |
| ·吸收资本主义一切先进的成果,为经济建设服务 | 第45-46页 |
| ·加强市场监督和调节,规范经济秩序 | 第46-47页 |
| ·坚持分配向劳动者倾斜,缩小收入差距 | 第47-48页 |
| ·倡导适度节俭的消费观,反对铺张浪费 | 第48-49页 |
|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49-50页 |
|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 | 第49页 |
| ·开创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伦理思想的先河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