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7-14页 |
1 聂鲁达在中国概念化的接受 | 第7-9页 |
2 非概念化多侧面的聂鲁达 | 第9-14页 |
·既是"政治诗人"又是"爱情歌者" | 第9-10页 |
·聂鲁达诗歌写作中的故乡情结与南方记忆 | 第10-12页 |
·许多我:丰富的聂鲁达 | 第12-14页 |
上篇 1949—1980年在中国的接受:"政治诗人" | 第14-30页 |
1 政治文化视阈中的聂鲁达 | 第15-22页 |
·文学翻译与接受的政治文化语境 | 第15-17页 |
·聂鲁达政治身份在接受中的凸现 | 第17-19页 |
·聂鲁达的"政治诗人"形象的确立 | 第19-22页 |
2 《诗刊》在聂鲁达“政治诗人”形象确立中的作用 | 第22-30页 |
·政治年代的媒介传播与主流刊物的样板:《诗刊》 | 第22-24页 |
·《诗刊》对聂鲁达"政治诗人"形象的塑造 | 第24-26页 |
·聂鲁达、艾青与《诗刊》的交互影响 | 第26-30页 |
下篇 1980年代后在中国的接受:"爱情歌者"与"传奇诗人" | 第30-48页 |
1 1980年代的接受语境与聂鲁达"爱情歌者"形象的凸现 | 第31-42页 |
·挣脱政治伦理漩涡的文学接受语境 | 第32-34页 |
·文学中的身体叙事与政治禁忌 | 第34-36页 |
·聂鲁达爱情与身体抒写的接受:由禁忌到张扬 | 第36-39页 |
·传记作品对聂鲁达形象塑造的差异 | 第39-42页 |
2 大众文化、多元媒介视阑中的传奇诗人 | 第42-48页 |
·大众文化、多元媒介的接受语境 | 第42-44页 |
·多元媒介对聂鲁达传奇诗人形象的塑造 | 第44-48页 |
·电影《邮差》对聂鲁达形象的塑造 | 第44-46页 |
·纸质媒介与网络媒介在聂鲁达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