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药治疗痛经规律的文献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第6-7页 |
1.古代文献对痛经病症的认识概述 | 第7-14页 |
·生理基础 | 第7-11页 |
·病因病机 | 第11-12页 |
·辩证治疗 | 第12-14页 |
·针刺治疗 | 第12-13页 |
·中药治疗 | 第13-14页 |
·评述 | 第14页 |
2.现代文献对痛经病症的研究概况 | 第14-51页 |
·辩证分型 | 第14-16页 |
·气滞血瘀 | 第14-15页 |
·寒凝胞宫 | 第15页 |
·湿热蕴结 | 第15页 |
·气血虚弱 | 第15-16页 |
·肝肾虚损 | 第16页 |
·阳虚内寒 | 第16页 |
·针药治疗痛经的概况 | 第16-51页 |
·针灸治疗痛经的应用 | 第16-27页 |
·特定穴针治 | 第17-19页 |
·辨证取穴 | 第19-21页 |
·特殊手法 | 第21页 |
·特殊针法 | 第21页 |
·机理探讨 | 第21-24页 |
·小结 | 第24-27页 |
·中药治疗痛经的应用 | 第27-37页 |
·古方运用 | 第30-35页 |
·少腹逐瘀汤 | 第30-31页 |
·桂枝茯苓丸 | 第31页 |
·逍遥散 | 第31-32页 |
·温经汤 | 第32-33页 |
·当归四逆汤 | 第33页 |
·血府逐瘀汤 | 第33-34页 |
·桃红四物汤 | 第34-35页 |
·四物汤 | 第35页 |
·膈下逐瘀汤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针药并用治疗痛经的应用 | 第37-47页 |
·痛经的针药并用概况 | 第39-45页 |
·中药与针、灸结合 | 第39-42页 |
·辩证分型取穴用方结合 | 第42-44页 |
·针药多种疗法结合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痛经的其他疗法 | 第47-51页 |
·耳穴 | 第47-48页 |
·穴位贴敷 | 第48-49页 |
·穴位注射 | 第49页 |
·推拿 | 第49-51页 |
3.总结评述 | 第51-55页 |
·针灸治疗本病的规律特点 | 第51页 |
·中药治疗本病的规律特点 | 第51-52页 |
·针药并用治疗本病的规律特点 | 第52页 |
·治疗痛经的基本原则 | 第52页 |
·治疗痛经效法 效方 效穴 | 第52-53页 |
·针药治疗痛经的时机 疗程 | 第53页 |
·痛经调护 | 第53页 |
·今后本病的临床研究重点 | 第53-55页 |
·辨证分型不统一 忽视分型治疗研究 | 第54页 |
·诊疗标准不一 客观指标缺乏 | 第54页 |
·疗法的合理性问题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