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第二章 本地传输网络架构 | 第12-16页 |
·国内承载网络现状 | 第12页 |
·本地传输网 | 第12-14页 |
·清远移动本地传输网架构 | 第14-15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第三章 传输网络技术概述 | 第16-23页 |
·光缆网 | 第16-18页 |
·光设备网络 | 第18-21页 |
·波分复用技术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传输网络评估方法 | 第23-34页 |
·光缆网资源评估 | 第23-26页 |
·光缆网架构评估 | 第26-27页 |
·设备网资源评估 | 第27-29页 |
·设备网架构分析 | 第29-30页 |
·传输网缺点分析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网络建设及优化方案 | 第34-48页 |
·避免汇聚层、接入层光缆混用 | 第35页 |
·消除汇聚层容量瓶颈,同时实现汇聚层双平面 | 第35-37页 |
·汇聚节点下沉 | 第37页 |
·优化光缆结构,增加光缆成环率 | 第37-38页 |
·提高网元成环率,利用SDH环的自愈保护增强网络安全性 | 第38-42页 |
·通过双节点、双归属提高网络安全性 | 第42-43页 |
·改造传统微波及PDH站点为SDH站点 | 第43-45页 |
·优化传输网管和时钟同步系统 | 第45-46页 |
·配套机房优化措施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网络建设和优化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 第48-53页 |
·设备槽位总线容量限制 | 第48-49页 |
·DCC通道数限制 | 第49-50页 |
·对偶槽位的限制 | 第50-51页 |
·不同厂家设备互连的限制 | 第51-52页 |
·部分型号较老设备不支持空分交叉 | 第52页 |
·要考虑高阶交叉、低阶交叉容量的限制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七章 下一代光传送网发展趋势 | 第53-56页 |
·智能光网络(ASON) | 第54-55页 |
·光传送网(OTN)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