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薄膜改善45#钢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引言 | 第11页 |
·金属的表面处理方法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技术难题 | 第15-16页 |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课题的主要技术难题 | 第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2 溶胶-凝胶法表面制膜技术 | 第17-30页 |
·引言 | 第17页 |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溶胶-凝胶法的制膜技术 | 第18-25页 |
·溶胶-凝胶法镀膜工艺 | 第18-21页 |
·溶胶的制备 | 第21页 |
·溶胶的基本性质 | 第21-23页 |
·动力性质 | 第21-22页 |
·光学特性-丁达尔效应 | 第22-23页 |
·SiO_2溶胶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PH值的影响 | 第24-25页 |
·溶胶-凝胶制膜技术的分类及应用 | 第25-29页 |
·溶胶-凝胶技术的分类 | 第25-26页 |
·溶胶-凝胶技术的应用 | 第26-29页 |
·块状材料 | 第26-27页 |
·纤维材料 | 第27页 |
·陶瓷薄膜和涂层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3 45~#钢表面SiO_2薄膜的制备 | 第30-47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0-32页 |
·实验仪器 | 第30-32页 |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实验设计 | 第32-37页 |
·基体的预处理 | 第33页 |
·中间层的选择及制备 | 第33-34页 |
·确定SiO_2薄膜的制备工艺 | 第34-35页 |
·催化方式的选择 | 第35-36页 |
·确定制膜工艺参数 | 第36页 |
·薄膜的性能研究 | 第36-37页 |
·45~#钢表面SiO_2薄膜的制备 | 第37-42页 |
·45~#钢的预处理、黑化处理 | 第37-38页 |
·SiO_2薄膜制备 | 第38-42页 |
·SiO_2溶胶的制备 | 第38-41页 |
·镀制SiO_2薄膜及其热处理 | 第41-42页 |
·性能测试方法 | 第42-45页 |
·表面SiO_2薄膜附着性能测试方法 | 第42-43页 |
·抗氧化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43-45页 |
·氧化动力学的测定 | 第43-45页 |
·实验采用方法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4 性能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47-64页 |
·45~#钢表面SiO_2薄膜的附着性能 | 第47-52页 |
·影响薄膜附着性能的因素 | 第47-50页 |
·基片处理对薄膜成膜质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提拉速度对薄膜成膜质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薄膜层数对薄膜的影响 | 第49-50页 |
·薄膜附着性能的改善 | 第50-52页 |
·薄膜的附着机理 | 第50-51页 |
·薄膜附着性能改善的方法 | 第51-52页 |
·中间过渡层对薄膜附着性能的改善 | 第52页 |
·SiO_2薄膜对45~#钢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52-58页 |
·薄膜对钢抗氧化性能的改善机理 | 第52-55页 |
·钢材的高温氧化机理 | 第52-54页 |
·薄膜改善钢抗氧化性能的机理 | 第54-55页 |
·氧化动力学曲线 | 第55-58页 |
·试样氧化层形貌分析 | 第58-61页 |
·讨论 | 第61-63页 |
·高温氧化 | 第62页 |
·薄膜影响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