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国外适合小型复杂零件多品种大批量生产的制造装备现状 | 第14-16页 |
·加工中心组成的柔性制造系统 | 第14-15页 |
·工件送进式机床 | 第15-16页 |
·制动盘加工工艺分析及对数控装备的要求 | 第16-19页 |
·加工中心的定义 | 第18页 |
·柔性的定义 | 第18-19页 |
·我国数控车床发展现状 | 第19页 |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课题来源 | 第19-20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STAR-21C(P)柔性数控车削中心总体方案设计 | 第21-29页 |
·产品开发技术方案 | 第21-22页 |
·车削中心总体方案设计原则 | 第21页 |
·立式车床车削工艺的基本要点 | 第21-22页 |
·车削中心总体方案 | 第22页 |
·产品开发组成 | 第22-28页 |
·产品开发流程 | 第22-23页 |
·CNC 系统方案确定 | 第23-25页 |
·主轴伺服系统 | 第25-26页 |
·主传动系统 | 第26-27页 |
·进给伺服系统 | 第27-28页 |
·进给伺服系统的机械传动结构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柔性数控车削中心机械结构设计 | 第29-35页 |
·设计思想 | 第29页 |
·车床的机械结构设计 | 第29-33页 |
·床身及导轨设计 | 第29-31页 |
·立柱设计 | 第31页 |
·提高车床工艺系统精度采用的工艺 | 第31-32页 |
·主轴组件的设计 | 第32页 |
·车床夹具 | 第32-33页 |
·车削中心的车削加工工艺流程 | 第33页 |
·扩大车床的使用范围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STAR-21C(P)数控系统硬件、软件设计 | 第35-52页 |
·STAR-21C(P)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数控系统硬件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 第36-43页 |
·工业PC | 第36页 |
·输入输出模块 | 第36-37页 |
·运动控制卡 | 第37-43页 |
·数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43-49页 |
·数控系统软件的总体架构 | 第43-44页 |
·底层控制设计 | 第44-46页 |
·数据结构及驱动函数库设计 | 第46-49页 |
·主轴控制模块 | 第49-51页 |
·PLC 的选型 | 第49-50页 |
·PLC 高速计数功能简介 | 第50页 |
·主轴控制模块工作原理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车削中心数据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应用 | 第52-73页 |
·基于PLC 的车削中心物料配送控制系统设计 | 第52-57页 |
·步进电机的PLC 控制 | 第53页 |
·物料输送系统针对PLC 的需求分析 | 第53-57页 |
·控制系统通信模块的设计 | 第57-61页 |
·S7-200 网络通讯的基本概念 | 第58页 |
·自由口模式下PLC 与计算机的通信 | 第58-59页 |
·通信模块的通信网络设计 | 第59-61页 |
·主控PC 端的通信程序设计 | 第61-67页 |
·通信模式的选择 | 第61-62页 |
·通信中用户层协议的编制 | 第62页 |
·DOS 环境下的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第62-63页 |
·通信程序设计 | 第63-66页 |
·用CSerial 类控制多串口 | 第66-67页 |
·PLC 端的通信程序设计 | 第67-72页 |
·自由口通信程序设计 | 第67-70页 |
·PPI 网络读写程序设计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全文总结 | 第73页 |
·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